什么叫人才培养,上海的高校例如交大和同济就没有去科研单位的习惯。
尤其80.90年代,如果是在国内,能在外企打工,有几个人愿意去科研单位?这些人当年要是去科研单位,会去不了吧?如果当年是你,你选择外企还是科研单位?
中国改革开放富裕起来是靠中国科学院吗?是靠外企,靠外资,靠外企想各个工作者,尤其是中国无数的厂弟厂妹,你还真以为靠几个科学院的物理或者化学科研者??
交大的人才从来没有拉垮,交大的问题在于路线太单一,走科研路线的太少,是走不了?不够优秀??----你自己拍胸脯问一下,是他们去了不科研单位么?
但是普通老百姓养孩子不就希望孩子有个好工作,薪水高,工作稳定么?过去20年的各种薪水统计,上交一定是平均前五甚至前三吧,从来就很强吧,这不是人才?这是蠢才吗?资本家花钱去雇佣蠢才?
当然,上交确实需要反思。
物理化学最产院士,现在优秀的学生愿意去读物理化学?难道清华北大的金融电子的学生不比学物理化学的优秀?不是人才?
【 在 zjlt3 的大作中提到: 】
: 人才培养拉跨怎么解释?
--
FROM 222.186.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