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南方科技大学(我所在高校)采取了新生不分专业录取。新生入学后,一边学习基础课,一边了解各个专业。学生可以选不同专业的课程、可以跟师兄师姐咨询课程内容以及毕业去向,跟教授咨询专业问题,进实验室参观以及做实验。花一年或者两年的时间,仔细思考自己擅长和喜欢什么专业,最后做决定。
特别强调,南科大各个专业皆无名额限制。而且如果选了一个专业,发现不喜欢,可以“跳槽”到其他专业,“跳槽”次数不限。学校给学生足够多的试错机会,让学生成长。对于这种制度,很多人会问:
学生会不会一窝蜂涌向计算机?我问过大一入学的学生,大约超过一半的学生冲着热门计算机专业报南科大,觉得这样分数不亏。大一学生需要上“程序设计”课。一个学期过后逐渐理性,不喜欢编程为什么要选计算机,不是坑自己么。最终约18%选计算机,远低于一半。选计算机的大都有兴趣,这样学生才会优秀。
插播广告:前些日子南科大计算机专业本科生毕业答辩,我大致看了一下,几乎所有学生的本科毕业论文正文(不含目录参考文献等)至少有20页,且格式规范、论述严谨。很多本科生发表了学术论文。本科毕业论文有了硕士论文的样子,本科答辩有了硕士答辩的样子。答辩的时候,学生们都很认真且紧张,因为答辩老师们“吹毛求疵”,不搞一团和气。一些同学的答辩失败,论文重改。这样锻炼出来的学生,无论演讲还是写作,都会达到比较高的水平,在升学和就业时广受欢迎。
冷门专业没人选?选冷门专业的学生数量偏少,但可以得到全专业教授的呵护,实验室开放,全力支持科研,积极帮学生写推荐信,动用自己的人际关系推荐学生到国际一流高校攻读更高学位。本科生得到博士生待遇!真正喜欢这个专业的学生,收获极大,可以成为行业精英。
更深层次分析
自由选专业,不仅仅满足了学生高考后选专业盲目性问题,而且从制度上保证了对本科生教育的重视。从教育部到各级部门,都在频频呼吁重视本科生教育。要解决这个问题,靠呼吁、靠道德、靠觉悟,都不如靠制度靠谱。南科大自由选专业制度,把压力传递给了各个院系,如果有院系不重视本科生教育,那么选这个专业的学生会很少,甚至为零;已选了这个专业的学生也会“跳槽”。南科大的院士以及大牌教授,每个学期都要上课;本科生也会选他们为导师。这就用“市场经济”解决了不重视本科生教育的问题。院系领导和教授私下也许会抱怨,但抱怨归抱怨,本科生教育还是要做好,因为这关乎饭碗。
【 在 BJ1234 的大作中提到: 】
: 女孩,北京,637,排名4000名左右。
:
: 南方科技大学,差不多有谱
: ...................
--
FROM 183.19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