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临床医生评职称主要靠工作量,现在医生评职称靠sci和基金
【 在 pharm2012R 的大作中提到: 】
: 你的样本主要来源于当年的北医(现在的北大医学部),可以说,1998年考上北医临床的是优秀生吧,毕业20年,依然留在临床的,也都成为了中坚层,副主任,主任级别,收入,个人发展当然不差。可是,20年过去了,情况也在变,今年的考生,能在临床工作也得10年后了,那么30年的间隔,差距有多大?
: 当年不用规培,现在需要规培,前些年,博士进单位,直接给中级,但现在入职的博士就是初级职称,需要先考中级证,考过了,还要聘任,聘任满5年,才可以申请副高,北京三甲医院,40岁能当上副主任医师也不是件容易事吧。
: 占大群体的还是普通医生,加班、夜班是家常便饭,有点时间还要做科研,高收入的大主任们还是少数。我真的认为学医的性价比太低,当然,家里有资源的除外。
: ...................
--
FROM 120.36.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