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嘛1985年只要是个大本生就在基本在社会上引起轩然大波被称为天之骄子,很简单,概率问题
1985年只能当年有45万个本科生大专名额,就算35万个本科生好了,还按跟今天一样十万个人是能打的人才,那么三个人里基本上有一个就很厉害,不像今天大学太多了,一千万大学生里平均一百个才出一个过硬的,比例太低,次品太多,所以不值钱了
1985年全国叫大学的才多少呢。。。不超过六十所,咱就算五十所,每所招1800人好比一届,出1200个人才的话,50所出六万人,这些大学毕业的人到了用人单位基本上三分之二概率成为人才水准,可以说给人错觉就是天之骄子,战之即来,来之能打的感觉,本身那个年代大学对于普通老百姓都是高大上的新鲜事物,大家能叫得出名字的带大学俩字的大学少的可怜,全国当年算上学院也就是三百多所撑死了,不像现在饱和了,2000多所太杂太多了,大部分都培养的毕业即失业,没戏,严重注水,本科学历大贬值
【 在 redapron 的大作中提到: 】
: 借光出位,有狗尾续貂版啦
: 复交硬贴清北,吹什么“清北复交”
: 嘻哈硬捆华五,自封什么C9
: ...................
--
FROM 223.1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