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 zhaohongxia 的大作中提到: 】
: 这个涉及到考试总成绩稳定性问题。高考是一次性考试,你这个上限下限的说法也只对这一次考试而言。如果考十次,取平均分,高校录取的差距可能体现在平均成绩差距,这个没法递推等价。但相邻高校考生具体人员可能就有一定比例的互换,这个比例多大,是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 其实曾经那种考前报志愿的,大多是依据自己多次平均成绩来衡量自己位次而填报,从高校角度看,具有依据平均成绩选拔的功能
即便是现在的方式,选拔结果也是大差不差。
平时很厉害最后也厉害的,裸分去清北
平时比较厉害最后超级发挥的,裸分去清北
平时很厉害最后发挥不佳的,通过强基去清北。我们孩子班里就有一个男生,平时超级厉害,基本上稳超清北10多分的水平。结果这次没考好,差了3分,最后也通过强基去北大了。说实话,北大一看人家高中2年半的年级排名,只要不瞎就能看出来高考是发挥的相当不理想才这样的。
--
FROM 111.197.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