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我发个最近拍的安徽南部一个普通乡村,非旅游区
湖南有很多徽派建筑,湖南还有昆曲
【 在 seasunsky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们徽派房子 北方没有这个文化符号吧
:
: --来自微水木3.5.11
: --
发自「今日水木 on iPhone 7 Plus」
--
FROM 59.109.182.*
我湖南同学看着徽派建筑的旅游朋友圈,很震惊的说,这个为什么叫徽派,他们湖南传统房子也这样。听过三位湖南人这么讲了。
她还讲她们那里昆曲发达,经常有演出,票价就几十块钱,她发了好多听昆曲的演出给我。
我在长三角听的昆曲,票价几百块。东北这里都没有。
她们湖南的昆曲,剧团不是长三角来的,就是本地剧团,隔几天就有演出,演出密集,票价几十。
【 在 seasunsky 的大作中提到: 】
: 湖南昆曲在哪?徽派是抄的,广州还有个开发商是安徽人,全国造徽派小区
:
: --来自微水木3.5.11
: --
发自「今日水木 on iPhone 7 Plus」
--
FROM 59.109.182.*
百度百科:
早在明代万历年间,戏曲的主要声腔之一,昆山腔便传入湖南,对湖南地方戏曲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湖南省的湘剧、祁剧、巴陵戏、辰河戏、荆河戏、武陵戏等大戏剧种中,还保留了不少昆腔剧目和曲牌。
关于湘昆如何在桂阳形成的具体过程,还难于稽考。有传说曰,在明末清初之时,清兵南下,血洗扬州,殃及姑苏,苏州的昆曲艺人为避战乱,来到湖南的桂阳传艺,因此昆曲流入了桂阳。也有人说,是在清咸丰年间,桂阳一批在外地做官的人,喜欢昆曲,从苏州请来昆曲艺人教授昆曲,使桂阳的昆曲得到更快的发展。还有人说,乾隆年间,一位名叫李昆山的苏州人,在广东当兵,开小差回家,路经湘南,教了一个弹腔戏班几出昆曲戏,引起了当地观众的兴趣,故而流传开来。从零星的史料分析,桂阳最早的昆曲戏班——集秀班,乾隆年间曾到广东演出。1798年,在离桂阳城30余里的隔水村,建了一座戏台,上演了许多湘昆剧目。从光绪到民国年间,这里的湘昆戏班多达10余个,涌现了周流才、谢金玉、刘翠美等一批深受观众欢迎的著名演员。在湘昆流行的地方,还出现了一些湘昆票友组织,为湘昆的普及,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清末民初,昆曲在各地普遍衰落,而在湘南的桂阳一带,湘昆仍然受到观众的欢迎。
【 在 seasunsky 的大作中提到: 】
: 湖南昆曲在哪?徽派是抄的,广州还有个开发商是安徽人,全国造徽派小区
:
: --来自微水木3.5.11
: --
发自「今日水木 on iPhone 7 Plus」
--
FROM 59.109.182.*
那你们吴语方言区能听懂昆曲吗?
我能听懂几部昆曲,但是上海话一个都听不懂。
【 在 seasunsky 的大作中提到: 】
: 那还是不一样,湖南民居如果是和徽派一样,那也是和湘军在安徽打仗有关系的。。实际上湖南传统房子我看过不少吧,但是和徽派用材啥的都不一样,除了马头墙。
: 昆曲我倒不知道了,实际上长三角听的人都不多了。我家都没人听。
:
: --来自微水木3.5.11
: --
发自「今日水木 on iPhone 7 Plus」
--
FROM 59.109.182.*
流行音乐,带了戏腔立马提好几个档次,戏曲的唱腔更浑厚。
京剧太多武戏了,太粗,适合给男的听吧。
京剧那个《西厢记》都不好听,那个红娘太粗了,词也给改那么市井。
原著再怎么说也是个酸文人写的吧,虽然是酸文人臆想的皇帝金锄头,写不出官家小姐的样,但是起码文人这个还带着。
京剧把原著改那么市井,这方向不太喜欢。
昆曲文雅,很多恋爱、婚姻剧情,适合女的看。
【 在 seasunsky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能听懂啊 上海话也能听懂一大半 但是年轻人听昆曲的 多半是为了附庸风雅
:
: --来自微水木3.5.11
: --
发自「今日水木 on iPhone 7 Plus」
--
FROM 59.109.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