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渤海又小又浅为什么海鲜产量大便宜?
--
FROM 220.196.60.*
'营养'丰富,单产高
【 在 szu 的大作中提到: 】
--
FROM 124.200.108.*
浅海比深海更能产海鲜。。。
【 在 szu 的大作中提到: 】
--
FROM 39.155.135.*
取决于接受日照总能量?深了稀释了?而且北方阴雨少?
【 在 blueinkk 的大作中提到: 】
: 浅海比深海更能产海鲜。。。
:
--
FROM 220.196.60.*
日照是一方面
浅海能提供更好的栖息地,还有浅海靠近陆地,有河流输入大量的有机物,都有关系
著名的渔场都是靠近大陆的
【 在 szu 的大作中提到: 】
: 取决于接受日照总能量?深了稀释了?而且北方阴雨少?
: :
--
FROM 39.155.135.*
光照彻底是个原因,还有水浅底层营养容易交换到外面,地表河流带来的营养物质,大洋流带来的营养物质
还有就是容易捕捞,人工养殖多
【 在 szu 的大作中提到: 】
:
: 取决于接受日照总能量?深了稀释了?而且北方阴雨少?
: 【 在 blueinkk 的大作中提到: 】
: : 浅海比深海更能产海鲜。。。
: :
#发自zSMTH@GM1910
--
FROM 124.64.17.*
曾经更大
我国近海曾有四大渔场:渤海渔场、舟山渔场、南海沿岸渔场和北部湾渔场。舟山海域原来有大黄鱼、小黄鱼、带鱼、墨鱼四大渔汛,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四大渔汛一个个消失了。现在,我国近海已无渔汛,四大渔场名存实亡。
渤海素有“渔业摇篮”之称。渤海的莱州湾、渤海湾和辽东湾曾是我国的黄金海洋渔场,曾有“鱼盆”、“虾盆”和“聚宝盆”之称。此外,渤海还是其他海区许多水生动物的天然产卵场。
如今,渤海鱼汛早已消失,就连国家海洋局官员也公开评价说,“渤海作为渔场的功能已基本丧失”[18]。
据渔业专家估算,渤海海域可持续发展的可捕捞量约为30万吨/年[19]。20世纪80年代中期,可捕捞量被突破,此后10多年,渤海的年捕捞量迅速增长,1998、1999年的捕捞量突破160万吨,分别是可捕捞量的5.39和5.42倍,2000年以后年平均捕捞量是可捕捞量的4.04倍。
2004年5、6月份,农业部和中国水产科学院的两个海洋水产研究单位对渤海进行了全面的拖网调查,该调查比较均匀地在渤海海域设置了45个调查样本站位,其调查结果和结论如下[31]:
(1)本次调查共发现鱼类30种,而1983、1992、1998年同期调查发现的鱼类分别为63、43、40种;1959、1982、1992、1998和(本次)2004年同期调查的生物资源指数分别为187.9、84.3、51.8、4.1和1.5(公斤/小时)。这表明“渤海春季渔业生物生殖群体种类和生物资源量都在持续下降”。
(2)1959、1982、1998和2004年的调查渔获物变化显示,个体较大、营养层次高的鱼类逐渐被小型个体、营养层次低的鱼类替代,其结论是,“目前渤海渔业资源质量低,经济价值高的优势种类少,渤海的渔业资源生产功能已经严重退化”。
(3)本次调查发现,占渔获物比例较大的鱼类均为1龄鱼,这说明“渤海渔业生物生殖群体结构的小型化、低龄化更加突出”。由于渤海多数鱼类的生殖高峰期出现在2~4年,所以产卵群体低龄化最终将导致渤海渔业资源严重衰减。
(4)在本次调查中,所有大型鱼类都几乎没有出现,重要经济鱼种的渔获量也极少。其结论是,“渤海作为黄、渤海区鱼类的产卵场和索饵场的功能已经退化”。这与前面提到的国家海洋局官员的评价相同,即“渤海作为渔场的功能已基本丧失”。
渤海的渔汛是由洄游渤海、产卵觅食越冬的若干鱼群所形成,失去了产卵场和索饵场功能,自然也就失去了吸引鱼群洄游的功能,从而失去了渔场功能。
2009年的专业研究报告也显示,渤海水生生物资源呈严重衰退趋势,鱼类资源由1982年的75种下降到30余种。主要经济鱼类中的鲅鱼、黄姑鱼、鲈鱼、鲳鱼等资源已经严重衰退,带鱼、小黄鱼、真鲷等鱼类濒临绝迹。渤海水域生产力水平已不足20世纪80年代的五分之一。
【 在 szu 的大作中提到: 】
:
- 来自「最水木 for iPhone Xs Max」
--
FROM 223.104.212.*
近海的海水脏,里面食物丰富吧。
--
FROM 61.140.25.*
环境适宜鱼类生存
--
FROM 123.122.239.*
现在已经没有了,捕鱼的人太多了,网孔也太小了
--
FROM 180.157.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