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Re: 毛乌素沙漠变绿洲,奇迹功劳一半来自于挖空采尽煤油气
【 在 blueinkk 的大作中提到: 】
: 刚好前两天看到这个图,送给lz吧。。。
: [upload=1][/upload]
很惊世骇俗吗?
--
FROM 117.136.101.*
刷标签的碰瓷的,不少。
真正让人稍微重视,给人启发的批评,一个没有。
还有一些贴子,似乎恨得咬牙切齿。这种情绪因何而来?莫明其妙。
--
FROM 117.136.101.*
【 在 proteldxp 的大作中提到: 】
: 照楼主的火气学说,三千年前,塔里木河、罗布泊都有大量水,那个时候的先民肯定是把地下煤油气开采干净了,地下没有火气,地上水草丰茂
: 近代塔里木河断流,肯定是煤油气又长出来了。问题是:谁把煤油气又埋到地下的?
: 还有东北那块的油田,以前都是沼泽,不知道谁把水放到火气地面上的
: ...................
1,地下"火气"向地表周边释放,有过程。不是几百万千年一成不变。
2,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搞清楚。
为什么这种只暴露自己智商、逻辑错误的,还总是喜欢显摆?
--
FROM 117.136.118.*
检验这个观点办法其实比较简单
1,世界上、国内已有不少煤矿、油气矿采空区,比较该地区采空前后数十年气候地理环境变化,排除其它因素后,就能确定这个观点有多大成立价值或荒谬之处。
2,中东油气区等典型沙漠油气区,近百年来气候地表地理环境变化与油气开采情况现实对比,跟踪分析。
按此观点,中东油气区油气大量开采后,当地沙漠化干旱情况应该有所缓和而非恶化。排除"全球变暖"等气候变化变量因素影响后,总趋势可作实证分析。
--
FROM 223.215.91.*
谁有近几十年中东西亚地区沙漠化变化情况实证资料?
总体是有所绿化还是进一步沙化?
如果人口增长与人类"破坏性"活动都剧增背景下,该地区沙化总趋势反而有所缓和,那么导致这一结果的唯一"有利"的较大变动因素就是大规模油气开采了。
--
FROM 223.215.91.*
植树造林退耕还草还林合理调度节约利用水资源,人类的改造沙漠生态建设,种种努力功在千秋成效卓著。
当然,同样的努力,甚至以前更努力却劳而无功事倍功半,现在事半功倍如有神助,两相对比,考察迥异结果之原由,除了现在治沙更科学,技术力量生产力条件更优厚,恐怕一些"客观"条件或变化也要考虑。
--
FROM 223.215.91.*
解决煤层自燃问题,恐怕首先也有赖于建立较精确能源矿区地下气体分布结构模型。
--
FROM 223.104.244.*
完全不是这么回事.油气资源和其他矿产资源不同的地方就在于油气是流体.其他资源勘探找的是矿藏本身,油气勘探找的是圈闭.只要圈闭漏了一点点缝隙,所有油气在漫长的地质岁月里也都漏光了(这也是为什么这么多干井的原因).所以绝对不可能空气中烃类含量高出数量级,至少在开采前不会,开采中可能会有泄漏.
--
FROM 223.104.247.*
分子的定义
我在读这贴子的时候,发现在很多地方出现分子这个词。简单搜一下包括以下这些,可燃煤油气分子,物质元素分子运动,金属分子,气体分子,地下能源热力分子,分子元素地理学。
根据百度百科的定义,分子是由组成的原子按照一定的键合顺序和空间排列而结合在一起的整体,这种键合顺序和空间排列关系称为分子结构。
根据我对中学化学的记忆,不存在金属分子,只有金属原子。另外在自然界,很少存在纯金属,除了了金,水银等少量金属之外。绝大部分金属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在化合物里面大部分情况下金属以阳离子的形式出现。比如食盐氯化钠里的钠离子,硫酸铜里面的铜离子,不知道这两种金属阳离子各自对沙漠有什么影响?
其它的燃煤油气分子,气体分子,煤,油,天然气都是混合物,由不同的分子组成。
地下能源热力分子实在不知道是什么东西,是指煤,油,天然气的燃烧热值吗?
分子元素地理学,我在网上只找到化学地理学。化学地理学是研究各个地理环境的化学组成和化学元素(物质)的组成、分布、迁移转化和地理分异规律、其成因的一门学科。
--
FROM 223.104.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