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成都搬迁川渝企业,只是一部分,1/5不到。真的?
关键是其它企业都搬了,就剩它还在三线,它不搬就吃亏就吸引不到人才,它就不平衡
要是一开始大家都不许搬,一开始就限制成都的规模,各单位在各地市就没那么想搬了
跑沿海不可能,这大都是省属公立单位。私企能跑沿海的早就跑了,留下的大多是图着省内项目资源或者西部税收 优惠的
【 在 subspace 的大作中提到: 】
: 挺好的,要是不搬到成都,要么倒闭,要么跑到沿海去。迁到成都,起码是锅烂在肉里。
--
FROM 222.128.183.*
关键还是四川从一开始就成都一支独大,各地级市和省会差距太大。初始阶段的分配就没做好。
其它企业都在成都搬成都了,就剩它还在三线地级市,它不搬就吃亏就吸引不到人才,它就不平衡
要是一开始大家都不许搬,一开始就限制成都的规模把资源给各地市,各地市都能均衡分到人才,各单位在各地市就没那么想去成都了
【 在 wxp11111 的大作中提到: 】
: 批成都吸血主要还是转移支付
: 像这种老三线企业不搬到成都,留在当地就是倒闭的命
:
--
FROM 222.128.183.*
该走的就让他自己走,雷达这个例子说明只要是西部,就算成都发展再好人家也会搬到东部,和成都是否一支独大没关系,这个例子没用。不管四川和成都啥样,人家都会搬走。
【 在 xlv 的大作中提到: 】
: 搬到成都的,总体来说发展还是不错的。其实只有很少能搬到成都市区,大部分都是搬到二圈层。不搬成都的话,内江的那个搞雷达的就是最好的例子,直接搬到无锡去了
: 发自「今日水木 on V1829A」
--
FROM 222.128.183.*
西南交大是教育部、中国铁路总公司、四川省和成都市共建的,西南交大说了不算
这事不怪西南交大,问题出在四川省。四川把绝大多数资源都投入到省会,那三线地级市的发展和对人才的号召力肯定下降,进而留在三线地级市的这些单位肯定发展受限,想去省会,然后随着越来越多的单位和公司搬迁到或者在省会成立,省会的资源越聚越多,三线面对的差距也随之越来越大,剩下的单位就越想回省会
这个问题一开始就是平衡没做好,同时也没有反向纠正天平倾斜的机制,导致天平倾斜的越来越大
【 在 sup 的大作中提到: 】
: 西南交大这个,确实是从乐山搬成都
: 但是是交大上上下下各种想办法主动搬成都的
: 四川省不同意就要回唐山的节奏...
: ...................
--
FROM 222.128.183.*
这帖子你重复发了三遍,想干什么?
省属单位不会跑到沿海的,私营企业能跑到沿海的早跑的差不多了,留下的就是图省里的项目和资源的和西部税收优惠的,沿海不沿海对其没啥影响
对这些从地级市搬成都的单位来说这个选择可以理解,但是对四川省来说,这说明其在规划和资源投放来说犯了重大错误
【 在 subspace 的大作中提到: 】
: 挺好的,要是不搬到成都,要么倒闭,要么跑到沿海去。迁到成都,起码是锅烂在肉里。
--
修改:MNFL FROM 222.128.183.*
FROM 222.128.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