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蒙古国的问题有多严重?还能不能解决?
- 昨日,中国北方黄沙漫天的景象引发了热议,我们共享同一个天空,气候环境问题与我
 们每一个人都息息相关。
 
 
 
 沙尘暴来临之时,人们开始追索源头,通过卫星遥感监控,此次随气流空运而来的沙子
 并不是国产货,沙尘暴形成于蒙古国南部的戈壁沙漠。其实,3月13日邻国就已经传出大
 规模沙尘暴的新闻,目前造成至少10人死亡,另有数百人仍在失踪状态。
 
 2021年3月15日,一大波沙子横扫中国北方
 
 (图:NASA)▼
 
 图片
 
 
 
 此次沙尘暴揭开了蒙古国环境恶化的面纱:近几十年来,因气候变迁和人为破坏导致了
 大面积荒漠化、水土流失、空气污染等问题。
 
 乌兰巴托的日夜:黄了吧唧
 
 (图:shutterstock)▼
 
 图片
 
 
 
 风卷尘沙起
 
 对于环境气象工作者来说,中国的沙尘暴来源于蒙古国这件事情并没有什么稀奇的,蒙
 古国南部一直都是我国沙尘暴的重要源头。
 
 蒙古国是一个建立在内亚草原上的中高纬度国家,从地理位置上看整个国家全境深居内
 陆远离海洋,这就注定着其国土都位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区。来自太平洋的湿润气团难以
 翻越大兴安岭从东到西到达,来自北冰洋的水汽也难以到达杭爱山以南,于蒙古国南部
 就形成了干旱的戈壁沙漠。太平洋水汽基本被拦在第二阶梯
 
 
 北冰洋不多的水汽则被拦在蒙古国北部▼
 
 图片
 
 在这个国家的领土上,易受荒漠化影响的土地面积占了90%。仅有最北部的库苏古尔省和
 肯特省的部分地区能免受土地荒漠化的影响,可以说荒漠草原景观遍布了全国。
 
 一个建立在荒漠草原上的国家
 
 也是一个容易被荒漠化吞噬掉的国家
 
 (图:shutterstock)▼
 
 图片
 
 蒙古国的植被覆盖情况可以按地理方位进行一个简单粗暴的划分,即从东北到西南愈加
 干旱。最东北部的肯特省和东方省延续呼伦贝尔草原的余韵,夏季受到季风影响较其他
 地方更高,克鲁伦河、鄂嫩河自西向东流过,分别注入我国的呼伦湖和中俄边境的额尔
 古纳河,给沿岸的土地增添了不少绿意。
 
 相比之下,南部则是茫茫的荒漠戈壁。这从蒙古国省份命名上也能看得出来,中南部的
 三个省份分别为东戈壁省、中戈壁省和南戈壁省,西南部还有戈壁阿尔泰省。这四个干
 旱的省份中,有三个直接与我国内蒙古自治区接壤。
 
 东北部吧省份还好
 
 南部则是赤裸裸的戈壁省份▼
 
 图片
 
 我们的沙尘暴就从这里形成。
 
 蒙古国南部的荒漠化,最主要的原因是自然原因,自然原因中首先归功于其气候特点,
 蒙古国全国平均降水量约为230mm,相比之下中国的年平均降水量约为560mm,相差巨大
 。
 
 就这样相对低的降水分布还极不均匀,蒙古国北部地区的年降水量每年略高于500mm,而
 南部地区则不到50mm,十多倍的差距。
 
 北部尚且有大量降雪(上)
 
 进而形成河流,养育森林
 
 南部则完全是黄沙漫卷(下)
 
 (图:NASA)▼
 
 图片
 
 图片
 
 我们谈到降水量对一个地区的影响的时候不能不考虑蒸发量,白雪皑皑又有冰层覆盖的
 南极看起来并不干旱但却是全球降水量最低的地区之一。在蒙古国大约90%的降水被蒸发
 返回到大气中,只剩下的10%。
 
 这10%当中有63%的降水会变成地表径流,蒙古国是内陆国,且地势较高,所以河流里的
 水有95%要流出这个国家,不能作为水资源补充。
 
 而北边不远处就是需水量最大的淡水湖—贝加尔湖
 
 可惜这是俄罗斯的领土
 
 (图:NASA)▼
 
 图片
 
 林林总总算下来,本就可怜的年降水总量之中,只有约3%渗入土壤以补充地下水,而且
 大多它们以土壤水或潜水形式存在,也就是成为了所谓“潜在水资源”,不可直接被地
 表生物利用。
 
 这就导致了在南部干旱区域地表土壤和岩石基本上都是裸露状态,即不毛之地。这种裸
 露的土地就是戈壁,而戈壁是源于蒙古语的一个词汇,独指中亚、蒙古、中国西北地区
 的干旱土地。
 
 戈壁是中国和蒙古之间一个特有的类型
 
 其中多数地区不是沙漠而是裸岩
 
 (图:shutterstock)▼
 
 图片
 
 戈壁的地表形态让太阳辐射极容易对地表的岩石造成影响,蒙古国的温度和气候变化都
 极为剧烈。单日温差最高可达30℃,平均年冬夏温差巨大,部分地区年温差可逼近极端
 的90℃。比如乌兰巴托周边地区,冬季因极端低温而到—60℃,夏季因强烈日照和城市
 热岛效应达到30℃。
 
 完美契合温带大陆性气候的特点
 
 干旱和风暴是蒙古的两大自然灾害▼
 
 图片
 
 极端的温差造就了极端的自然景观,岩石在千万年的风化当中不断破裂变得细碎。蒙古
 国戈壁地区平均风速为3m/s到4m/s,细碎的砂石再经过近地面狂风的打磨,这就是沙漠
 里面沙子的来源。
 
 蒙古戈壁沙漠
 
 (图:Richard Mortel /Wiki)▼
 
 图片
 
 
 
 
 牛羊满山坡
 
 
 
 气候让蒙古国的自然环境极其脆弱,易受到人类活动的破坏。
 
 蒙古国是一个羊比人多数倍的国家,157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养育的人口超过300万,而
 牛羊等牲畜和野生动物的数量则超过6600万。
 
 畜牧业是蒙古的支柱产业
 
 肉类多出口至中国和俄罗斯
 
 (图:shutterstock)▼
 
 图片
 
 过度放牧是造成蒙古国荒漠化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也是人为因素里面最大头的一个。
 根据1998年的官方统计,蒙古国18360户家庭里面,拥有牲畜数量3130万头。这大大加剧
 了草原草场的压力。
 
 其实蒙古高原地区千百年来就一直有草原民族的存在,一直有牧人在放牧牛羊,为什么
 恶果却只在近几十年显现呢?这是因为草原生活方式的改变。
 
 相比于蒙古国存在的时间
 
 这片高原上的放牧历史则长的多
 
 (图:Wiki)▼
 
 图片
 
 在过去,草原民族过着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每隔一段时间换一片草原放牧,这就做
 到了让草场轮休的效果。而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蒙古国受苏联影响深刻,吸取了苏联
 式“集体农庄”的经验。
 
 这种改变是多方面的。首先体现在居住生活方式上,习惯了居无定所的牧民不得不定居
 在一块土地上,不得更换住所和牧区。其次在生产方式上,草原被划分为一块又一块的
 牧场,每一片牧场都有自己的生产单位,牧民在这上面进行集体劳动。
 
 定居下来是改善了牧民流离的生活状态
 
 但政策的制定也要考虑大自然的规律
 
 (图:shutterstock)▼
 
 图片
 
 这就让草原承担了巨大压力,年复一年地放牧得不到休息。而且受当时错误思想的指导
 ,人们盲目追求高产量,畜群规模无序扩张,更多的牛羊、更羸弱的草场这一对矛盾愈
 发尖锐,造成的结果就是环境的破坏。
 
 可着一块地啃,可不就秃了么
 
 (图:shutterstock)▼
 
 图片
 
 另一个角度来看,其实温带荒漠地区的环境承载力极为有限,土壤、气候方面限制了当
 地的生产发展,并非是适宜人类居住的区域。从古至今草原民族的人口数量都有一个瓶
 颈,达到一个极值就会下跌。蒙古国建国之初全国共有70万人口,尚在温饱线上挣扎。
 今时今日,由于工业时代的来临和医疗水平的发展,这个国家人口已经到了320万的水平
 。
 
 300多万的人口看起来是不多
 
 主要是蒙古国的经济支柱太吃资源优势了..
 
 (图:shutterstock)▼
 
 图片
 
 更多的人口需要更多的物质来支撑,蒙古国的两大支柱产业——采矿和畜牧,都对环境
 有着极大的破坏力。随着时间的推移,尤其是在近30年,该国环境的恶化呈现出一个不
 可逆的趋势,荒漠化程度一天天加重。
 
 蒙古拥有世界已知的煤炭储量的十分之一
 
 大多矿场都采取露天的方式
 
 这本身就是污染的一大原因
 
 (图:shutterstock)▼
 
 图片
 
 
 
 
 乌兰巴托的夜
 
 
 
 蒙古国的荒漠化现状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引起的,除了最重要的过度放牧之外,采矿业
 和种植业的发展也对环境产生了负面影响。
 
 水在这个国家属于珍贵资源,过去几十年里,由于灌溉、采矿的大肆利用,蒙古国多条
 河流的水文状况处在恶化当中。包括但不限于水位下降、河道干涸和水体污染等等。
 
 气候变化和一味追求经济发展造成的水资源短缺
 
 不仅影响到了畜牧业,连居民用水都受到了威胁
 
 (图:shutterstock)▼
 
 图片
 
 以全国最干旱的南部地区举例,过去曾孕育文明、养育一方水草的乌兰湖、奥罗格湖等
 已经几近完全干涸。有些河流虽然依然存在,但也遭受到严重的影响,其活力大大减小
 。比如位于中央省的图勒河,与上世纪70年代相比,它年平均流量减少了32%。主要原因
 在于上世纪出于发展的原因,图勒河流域270平方公里的森林遭到砍伐,大大加剧了流域
 范围内的水土流失问题。
 
 曾作为戈壁地区五大湖泊之一的乌兰湖
 
 在20世纪后期,就因金矿计划开始干枯了
 
 (图:tourism.omnogovi.gov.mn)▼
 
 图片
 
 图勒河是蒙古国人为的对自然造成破坏的事例中最典型的一个。作为全球最地广人稀的
 国家,蒙古国并没有太多对自然进行大规模改造的能力和必要,图勒河流域问题作为一
 个孤立事件,其背后是乌兰巴托首都严峻的环境。
 
 发源于肯特山脉的图勒河从乌兰巴托南部流过
 
 是其境内重要的水源之一
 
 (图:shutterstock)▼
 
 图片
 
 一个最地广人稀的国家,却有着极高人口密度的首都。乌兰巴托市聚集了超过150万的人
 口,相当于这个国家总人口的一半。首都和其他地区仿佛是两个国家,乌兰巴托的城市
 景观相对完善,高楼大厦车水马龙,与全国大部分地区的荒芜落后形成鲜明的对比。
 
 蒙古分为两个地方,乌兰巴托和其他
 
 (图:shutterstock)▼
 
 图片
 
 为了维持首都这个庞大城市的运作,周围的林木基本都被砍伐殆尽。作为上世纪苏联式
 工业建城思路的延续,乌兰巴托城市污染十分严重,工业废气废水不经节制地排放,加
 上车辆的尾气,以及城市规划时期对绿化问题的忽视,共同作用之下,乌兰巴托的空气
 质量本来就在一个相对低的水平。每年春夏之交,扬沙、沙尘天气对于当地居民来说也
 是稀松平常了。
 
 乌兰巴托多次被媒体评为“拥有世界上最肮脏空气的地方”
 
 (图:shutterstock)▼
 
 图片
 
 对于蒙古过来说,可能最严峻的问题在于,环境的恶化目前还看不见转机。一方面全球
 变暖让极端气候更为频繁地出现,表现在蒙古国的戈壁地区就是越来越高的温差让荒漠
 化加剧,越来越多的草原变为戈壁沙漠。另一方面生产方式的转型非一朝一夕所能完成
 ,现下来看也没有这个内在动力,所以人类对大自然的索取并不会有太大改观。
 
 即使问题就摆在眼前
 
 但想不想治理和有没有能力治理还是个问题
 
 (图:shutterstock)▼
 
 图片
 
 但恶果已经显现,近十年里蒙古国境内戈壁地带一年中发生的沙尘暴次数,比20世纪60
 年代增加了4倍。也许未来的极端天气会越来越频繁,中国北方的沙尘暴就是一个预警
 。环境问题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可以置身事外。
 
 旅游部门再努力宣传无尘
 
 也挡不住漫天沙尘
 --
 FROM 113.102.162.*
 
- 蒙古这次向北京传输的沙尘暴其实相当于求救。我们偏不救他们。谁让他们平常行为不端。而且我们的损失是有限的。
 --
 FROM 124.64.19.*
 
- 蒙古的沙漠是自古以来就有的,早在汉朝与匈奴作战的时候,蒙古南部地区就是几百公里的
 沙漠。
 【 在 PlayerUnkwn 的大作中提到: 】
 : 昨日,中国北方黄沙漫天的景象引发了热议,我们共享同一个天空,气候环境问题与我
 : 们每一个人都息息相关。
 :
 : ...................
 --
 FROM 118.116.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