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各国基础设施强度
交通和通讯不错了,图书馆,博物馆,体育场馆的建设需要加强。
【 在 NegroMusulin 的大作中提到: 】
: - 来自「最水木 for iPhone 8」
--
修改:miller FROM 72.222.237.*
FROM 72.222.237.*
那是因为你没有经常跑图书馆的经历,很多书不需要买,也不可能买到在图书馆借书的那个量。
【 在 bocaijun 的大作中提到: 】
: 图书馆意义没那么大,欧美书贵,常常小孩大人要经常性看书必须去图书馆,普通人家经不起常年买书。中国不一样,普通书就是白菜价,大城市跑图书馆还不如直接买一本省公交地铁费的
--
FROM 72.222.237.*
共享单车,二维码过于细了。
看通车里程,网络普及率,网络速度等等即可。
手机销售和汽车销售是一类的,不能归于基础设施。
【 在 dpblue 的大作中提到: 】
: 楼主这个数据其实是有失偏颇了
: 如果你看人均高铁数量、人均共享单车数量、人均二维码数量、人均大屏手机数量、人均水泥年使用量、中国都是远远超过那些老牌帝国主义国家的
:
--
FROM 72.222.237.*
你如果不怎么借书的当然用处不大。你还可以说普通人既不借书也不怎么买书呢。但图书馆作为文化公益场所,作用就是给喜欢看书的提供一个场地。不能因为一部分人不用就否定其价值。
【 在 bocaijun 的大作中提到: 】
:
: 普通人都不需要,研究性工作的人士国内也有他们自己的途径。而欧美是不去图书馆,根本十几,几十欧或者美元,经常性看工资是不起好吧。国内非研究性书籍几十块可以买一大堆了。打折优惠的时候就是几块一本。干嘛要去图书馆?
--
FROM 72.222.237.*
买书的量没法和借书的量比。你唯一可说的就是大部份人没有读很多书的习惯。
【 在 bocaijun 的大作中提到: 】
:
: 不需要,几块钱家里送到家比浪费时间去图书馆还有找不到书的可能,时间成本划算得多。唯一问题其实是北京这类大城市很多人家里面积小,真买多了放不下而已
--
FROM 72.222.237.*
我有点回归传统,不但看纸质书,也开始订杂志。
【 在 dannyfulgent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现在喜欢听人讲电子书,自己看太慢了,哈哈
:
--
FROM 72.222.237.*
图书馆一次借个两三本,几年下来就上千本了。你会买很多书看么?
【 在 bocaijun 的大作中提到: 】
:
: 你哪来的数据没法和借书量比?莫名其妙。不要拿国外高昂读书成本和国内比好吧?
--
FROM 72.222.237.*
关键是不会买那么多书。
【 在 bocaijun 的大作中提到: 】
:
: 问题就是国内现在哪怕成人爱看书的也是直接买。大型图书馆在面对低廉的书价和大城市复杂交通条件下不是普通人最优解。现在一堆人就是下楼买菜都宁可送货上门,何况买书。
--
FROM 72.222.237.*
读书的时候跑,上班哪有时间。
一个学期才10多本?那买书就行了。
一个学期看五十,一百本的话还是借吧。
【 在 bocaijun 的大作中提到: 】
:
: 你不上班天天跑图书馆吗?如果是小孩一个学期学校任务名著阅读十多本,如果大人一般也就一个月几本撑死。除了书下班就不出去玩健身吃法看电视电影!生活模式非正常人的不要和普通人比好吧。
--
修改:miller FROM 72.222.237.*
FROM 72.222.237.*
你自己不跑图书馆当然没法理解了。
【 在 bocaijun 的大作中提到: 】
:
: 你没上过学吗?一个学期一共4个月除去休息天也就100天左右课时,说一个学期能看100本是脑子不正常吧。国外一个学期也听说谁能看100本的。写出这种数据简直了。
--
FROM 72.222.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