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其实一户建在亚非拉就是贫民窟的标配
我看纪录片里巴西贫民窟还是上下楼住多家的,还有伦敦黑人区的公租房,看起来比帝都老破小漂亮安静的的多。
马云的香港豪宅也无非就是比贫民窟大点,物业好点,有个游泳池,治安好点,装修好点,还有啥呢。也可以说一户建就是富豪的标配,无非就是再小点,少个游泳池,物业差点。世事差别也就差在这点形容词上
--
FROM 36.112.12.*
八九十年代单位大院之外的民间私房都是一户建
一点都不是,你是没见过胡同还是没见过弄堂。还是你以为八九十年代的人都死光了没留下任何印象。
不管胡同还是弄堂,且不说多少人住,连厕所都没有,更没有地方淋浴,摆个浴缸洗热水澡更是想都不要想。从什么角度让你觉得「八九十年代单位大院之外的民间私房都是一户建」,不论胡同和弄堂首先就不会一户,一个院或者一个石库门里住着三四户,连「一户」都无法能凑着对上,更不用说实质的设施、面积
现代人真是往死里歪曲,八九十年代胡同弄堂住户比起一户建的差距比起一户建与马云豪宅的差距还要大吧。
【 在 apterousfly 的大作中提到: 】
: 豪宅首先是独栋,还是肉眼看不见邻居的那种。一户建至少是成片住宅和开放式街区,街区狭小拥挤也无绿化可言,打开窗就是邻居和街道,哪里一样了?
: 一户建国内又不稀奇,所有的城中村都是,八九十年代单位大院之外的民间私房都是一户建,各种县城和郊区镇上到处都是,后来城市扩张,没能拆迁的郊区一户建就成了城中村。
--
FROM 36.112.12.*
这些也有落实政策后的私有产权的。不过这些也不重要,你要刨除了楼房、胡同、弄堂、大院,我就不知道京沪等大城市能有多少是这样的房子,百分之一肯定不到,千分之一到不到因为没概念不知道。那即便真是跟一户建一样的东西,那也表明足够稀缺和珍贵了
至于农村的自建房就不要说了,谁也不是没见过,用着旱厕,没有管道燃气,不要说八九十年代,十年前京郊农村还是这样,现在也未必不是这样,只不过我近期没住过去过。这样的房子你能跟日本的一户建比,日本的一户建就肯定可以跟马云在香港的豪宅比。诡辩之术换个地方用就是了
【 在 apterousfly 的大作中提到: 】
: 你说的胡同弄堂确实不是我指的私房,这些都是公有化之前的产物,存在于城市的老城区,公有化后免费分配给工人群众的居住场所,而且这些也不是私房啊,所有权都是国有的。后来为了改善城镇居民的居住条件但同时又资本匮乏,所以80年代开始了城市私房建设浪潮,都是一户建,主要出现在我说的县城以及城市郊区镇里。其实中国一户建规模非常庞大,因为一开始绝大部分人口都居住在农村、县城和郊区镇这些区域,都是遍地一户建的地方。
--
FROM 36.112.12.*
这我知道,我姥爷解放前的四合院不进独门独院,还有抽水马桶,有电话。那个四合院要是现在总得一两亿。这就太高端了
【 在 spritesw 的大作中提到: 】
: 四合院就是一户建
: 不是好多家的大杂院
: 是一家人独门独院那种
: ...................
--
FROM 36.1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