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历史上的唐玄奘其实是绕了个大圈圈
兴起不晚。三星堆出土文物里面有印度洋产的贝壳(贝币),另外彝族是印度血统,大体上对应中原商时期。
蜀身毒道后面没有持续成为主流,就是因为难度太高了、死亡率太高了,当雅利安人彻底征服印度、北边大环线处于大体和平状态的时候,北线虽然绕,但安全很多,也因为平坦,古代实际可能会更快。
【 在 freesoul 的大作中提到: 】
: 历史上确实有这条路线(茶马古道),但兴起时间较晚,影响力也低于丝绸之路,这大体也说明了两条路线的难易程度了
--
FROM 39.144.230.*
梵文在隋唐时期,天草不少人会,如同现在学英语,何况唐僧这样的高僧。
现在印度估计也没多少人会,除了研究印度古文化的。但印地语、东南亚各国的文字、藏语,这些字母中间带一杠的文字,本质上都是梵文的后裔。
【 在 piloot 的大作中提到: 】
: 先不说走那条路
: 这一路不同国家,语言都不通,如何问路,
: 还得化缘呢
: ...................
--
FROM 39.144.230.*
蜀身毒道的断断续续,应该不仅仅是自然障碍,还有政泉割据因素。
走北边绕,很多时间一个商队可以直通,从印度到天草;而西南路线就不行,得不断接力,每个商队各管一段,一个商队走完全程死亡率太高了,如果中间遇到哪个不开窍的割据正泉,贸易就会断。
【 在 zht7398 的大作中提到: 】
: 法显从长安从发。到印度。然后坐船在青州上岸。唐之前海路是通的。另,汉朝时,成都市场上己有印度产的竹制品。证明西南到印度也有通径
--
FROM 39.144.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