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地理版很多没常识的啊
资源枯竭地区安置凭什么要全体东北老百姓出钱?
当初赚钱的时候利润都给北京,人员都是关内移过来的,东北本土老百姓没得到一毛钱好处。
现在枯竭了,就把包袱甩给地方财政,要东北本土老百姓出钱堵窟窿?
作者:玄不救非氪不改命
这就牵扯到历史问题,也就是真正的体制问题。在朱xx同志出任总理以前,我国尚有计划经济残余,表现在煤炭领域,就是存在着一个煤炭工业部。大型国有煤矿,是由煤炭工业部垂直管理,称为矿务局。在黑龙江,就有四大矿务局,也就是上面说过的四大煤城。这个煤炭工业部,掌握着全国范围内的煤矿开采,同时,也负责全国范围内的资源调配。从理论上说,甲矿山挖完了,自然会开个乙矿山,把人员设备转移过去,继续开采。
但是,随着煤炭工业部的解散,跨省区的资源和人员调配渠道,就被打断了。煤炭工业领域的优质资源,被中央保留,成了后来的央企,例如神华、中煤,他们掌握着开采成本较低的优质煤矿,又由于成立时间较短,没有过多的退休人员。而黑龙江省的枯竭矿井,被下放到地方,直到2004年,被黑龙江省重组为省属的龙煤集团。
这种改革,被解读为“抓大放小”,其实背后是“留有余而甩不足”。开采成本低、人员构成合理的企业被中央保留,而开采成本高、退休人员比例大的企业下放地方。结果,本来全国煤炭工业一盘棋,相互之间是互为补充的关系,现在反而变成了竞争关系。下放企业根本不可能同央企展开竞争:下放的时候就是精心挑选,优质的怎么可能放下去呢?
包袱被甩给地方,但地方是背不起这样的包袱的。例如上面提到的四大煤城,其实是“一矿一城”。整个城市,完全依托煤矿开采而形成。地方政府,从本质上说,只不过是矿务局的后勤部门,或者说是物业公司。主营业务经营不下去,居然想让后勤部门想办法救火,这个脑洞,相当于诺基亚手机卖不出去,让保洁阿姨想想怎么转型。这些问题,在90年代末集中爆发过,在2002年-2012年的煤炭黄金十年由于高企的煤价被掩盖,现在终于重新爆发出来。
90年代末,为解决下岗问题,中央政府提出,把第三产业作为再就业主要方向。但是,在“一矿一城”地区,当下岗问题集中出现时,第三产业是毫无需求的。矿工倒是想去跪下来擦皮鞋啊,但是整个城市下岗,谁还有皮鞋能拿给你擦?根据《中国劳动统计年鉴》,1998年,黑龙江省下岗职工每年的生活费只有495元,而27万多采掘业下岗工人每年的生活费只有382元。这些人,主要就分布在上述四大城市。1998年并不是很遥远的过去,可以想象一下,一个地级市的城市居民,每年只有382元收入,却要养家糊口,过的是什么生活?
但是,现在第二轮“下岗潮”后,政府并没有吸取足够的教训。现在提出的口号,叫做“创业创市场”。这种口号,如果是北京的京煤集团提出来,是有可操作性的。毕竟,守着一线城市,有的是第三产业的就业岗位。但黑龙江提这种口号,成效是非常值得怀疑的。当地最大的问题,是煤炭产区过于闭塞、偏远。人们从小在封闭的计划经济系统内生活,对市场经济的了解很可能还不如长三角的一个农民,而矿区管理层、政府官员更不可能懂什么创业。比如说,鹤岗市,搞了个“百位创业指导专家”,从初衷看,是为了指导根本不懂创业的矿工去“创业闯市场”。但这个专家团不得了,数了数,100人中,政府官员34人,当地两所学校,黑工院和黑技院的教员,共60人,企业家6人。换言之,100人的导师团,竟然有94人是本身既不创业,也不懂创业的铁饭碗人员,这样的导师,有没有作用且不说,能带出什么学生?
从目前的状况看,“创业中心”,不过就是变相下岗。工人签协议,转入“创业中心”,每月领1000元出头的工资,仅此而已。20年前,我们管失业不叫失业,叫“下岗”,现在,我们管下岗不叫下岗,叫“创业”。当地媒体在号召:“富余人员进中心是企业生存的必然选择,是牺牲小我、维护大局精神境界的一次大考。但其中也蕴含着“走出一步天地宽”的新机遇,实现再生的新希望。心态决定命运,选择决定人生!”还是熟悉的配方,还是熟悉的味道。
七台河矿区新闻网
但是,你怪不得当地的地方政府。前面说过了,地方政府就是给矿务局打下手的保洁阿姨,你指望他们去拯救矿工,那是找错了人。即使是省政府,也无能为力。黑龙江省,省本级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去年是937.1亿元,收入只有259.1亿元。而龙煤一年的工资,至少要100亿。这么重的锅,省政府哪里背的动?
- 来自 水木社区APP v3.5.2
【 在 KM7 的大作中提到: 】
: 你是不懂数字还是脑瘫?
:
: 2020年黑龙江财政转移净支付2966亿,养老金调剂转移485亿,扣掉养老金部分还有2481亿,这叫多用于养老金?
:
: 吉林省财政净转移1681亿,养老金调剂145亿,扣掉养老金部分还有1536亿
:
: 黑龙江和吉林加起来才多少人口,五千多万而已,这两省合计4647亿的净转移支付体量,比8300万人口的四川(净转移3077亿)大很多,也比人口合计8500多万的云贵两省(净转移4129亿)多500亿。
--
FROM 59.109.179.*
当初你父母明知好好学习,考到工人可以领养老金,这是建国开始就有的政策。
当初自己竞争失败,没考工人,也不去边疆开荒,今天要靠着无赖手段和当年的高学历要求一样的待遇?
东北建国前只有1千万人口+几百万流动人口,今天增加到一亿,都是因为生产需要,从全国各省选拔的高学历人才?付边疆人才。
当年选拔的时候,你父母竞争失败,现在凭什么要求一样待遇?
南方沿海,70年来论输出工业、农业、资源,凭哪点配和东北比?现在享受退休工资的30后40后50后60后,是东北这批人全国搞支援,让南方能吃饱饭、无偿输出外汇给南方、无偿帮助南方建立工业。
现在退休了,凭什么同级别,南方沿海养老金比东北高一千到几千?
现在的养老金核算制度,又是南方沿海政治势力抹杀东北贡献、贪污东北财富的招数。
- 来自 水木社区APP v3.5.2
【 在 bondyan 的大作中提到: 】
: 说你没脑子还真不冤枉,你难道不知道什么叫“视同缴费年限”,什么叫“实际缴费年限”? 东北现在那些领养老金的交了几个月,交了多少钱这又不是啥秘密,你要是不懂去问问你家老人去!
--
FROM 59.109.179.*
东北底子厚,是建国前就有的。
南方底子薄,是建国前就有的。
建国前,4亿人口的老蒋,成天指望一千万人口的东北去抗日,理由是东北有钱装备好。
建国后,往死里薅东北,通过财政诡计,成功把东北家底都转移给南方,利润薅给北京,窟窿往东北账上一扔。
东北平原多,南方嫌弃种粮食赔钱,就让东北牺牲,给繁殖癌种粮食。
东北山地丘陵多,发展南方山区就可以,轮到东北不发展山区了。
东北沿海地盘不少,给南方沿海政策就可以,就是不给东北。
海南那么好的政策,就是不给东北。
- 来自 水木社区APP v3.5.3
【 在 bondyan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对国家政策没意见,国家对东北够好了,没有对不起东北,反而最亏的是广大的农民和农民工。
:
: 所以我觉得就算要喊不公平,也是这些农民和农民工,而不是现在这些遍布全国到处买房的东北老人。
--
FROM 59.109.179.*
算个毛线老巢?
张作霖成天跑河北祭祖。
张作霖团伙出身是土匪,有人在自己老家当土匪吗?
都是跑到别人老家当土匪。烧杀抢掠才能狠得下心。
东北当地原住民当时富的流油,人人家里有种不过来的大肥地。
就靠着种地,自己村里随便开学校教自己家女孩上学,汽车随便买,报纸随便买,大烟抽起来,留学供起来。
东北农民这么有钱,唯一天敌就是胡子(土匪),胡子在东北民间老百姓嘴里口碑极坏。
张作霖起家不光彩,这人是个枭雄,后来洗白了。
土匪洗白需要几十年时间,他时间不够。
- 来自 水木社区APP v3.5.3
【 在 sophili 的大作中提到: 】
: 东北抗日了,今天是918,你不知道什么来历吗?
: 还有不是老蒋指望东北抗日,是东北在最前线
: 你当然要放第一枪了,最先打的就是你呀,结果自己跑了
: 你再看看在上海的血战,南方广西的,四川的自己主动请缨
: 奔赴千里来为国捐躯,人家还离家门口远呢,是主动去牺牲自己的
: 看看东北军打到家门口了,却跑了,不嫌害臊
--
FROM 59.109.179.*
现在享受退休工资的30后40后50后60后,论贡献,你省这代人配给东北这代人提鞋吗?
凭什么你们南方现在领养老金这代人,贡献不配给东北提鞋,有些省份,同级别,能比东北多领一千到几千?
因为你们够无赖、够繁殖癌?政治势力大专门欺负东北是吗?
- 来自 水木社区APP v3.5.3
【 在 KM7 的大作中提到: 】
: 你看得懂上下文么?
: 其实没人苛责这些养老金调剂的钱,除了个别省市出钱,其他绝大部分地方都是接收钱的,这个社保制度其实更应该全国统一一盘棋运作的。
: 但明明黑龙江吉林这种人均接受的财政转移(哪怕扣掉养老社保和农业补贴)并不比云贵之类的情况好多少,却天天有相关人来给黑吉之流装白莲花,这除了更加惹人厌没啥用。
--
FROM 59.109.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