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Re: 现在还在用的城市名字,哪个历史最悠久?
伏羲市现在还有呢,伏羲=华(wu)胥=无锡。
伏羲市就是无锡市,这不比你早。
太湖在上古时期被称为“震泽”,这个名字一直沿用到现在。
《尚书·禹贡篇》记载:三江既入,震泽底定。这意味着大禹治水发生在震泽。
《楚帛书》记载:大熊雹戏(伏羲),出自震。
《易传·说卦篇》记载:帝出乎震。
《山海经·海内东经》记载:雷泽中有雷神,龙身而人头,鼓其腹则雷,在吴西。
《山海经地理今释》记载:雷泽当作震泽。
《史记·五帝本纪》记载:舜耕历山,渔雷泽。
《风土记》记载:太湖中大雷、小雷二山,相距六十里,其间即雷泽,舜所渔处也。
《山海经》郭璞注引《河图》曰:大迹在雷泽,华胥履之而生伏羲。
【 在 lavertu 的大作中提到: 】
: (1)南宋郑樵《通志·都邑略》录三皇都,“伏牺都陈(今河南陈县);神农都鲁(曲阜),或云始都陈;黄帝都有熊〈河南新郑〉,又迁涿鹿。”录五帝都,“少昊都穷桑(曲阜);颛(顼)帝都高阳(河南濮阳);帝喾都亳(河南偃师),亦谓之高辛;尧始封于唐(河北唐县),后徙晋阳,即帝位都平阳〈山西临汾〉;舜始封于虞(河南虞城),即帝位都蒲坂(山西薄州)。”
: 其中唐县,虞城县仍在。陈县似乎是淮阳。
: (2)看谭其骧《中国历史地图集》,原始社会没看到城市名。
: ...................
--
FROM 223.112.170.*
我有古文献依据。
而且5000年的文明圣地 - 良渚遗址,就在环太湖区分布。
你有什么干货。
【 在 bom 的大作中提到: 】
: 你太抬举无锡了
:
--
FROM 223.112.170.*
秦以前根本就没有规范用字。
各国都有不同的写法。
涿鹿没有任何考古学依据证明就是那个涿鹿。
【 在 slogan 的大作中提到: 】
: 音译都出来了,你这也太牵强了,涿鹿这些好歹有这个名称
--
FROM 223.112.170.*
最大的城池遗址在杭州的良渚,
但是在江浙沪发现了600多处同款文化遗址,共享神纹,连上海都有15处。
我句子里的良渚指的是良渚这一款文明,怎么,环太湖说错了吗?
网上资料和图片一大把。
https://pic3.zhimg.com/50/v2-cc4b17ad0b8a104454f626a8a9dcec24_720w.jpg?source=1940ef5c
【 在 Elman 的大作中提到: 】
: 牛逼,良渚都成环太湖了。。。 北京也算环太湖吧反正不就是大小圈的问题
--
修改:A3C FROM 223.112.170.*
FROM 223.112.170.*
无锡的特殊之处我一开始就贴了。
太湖在上古时期被称为“震泽”,这个名字一直沿用到现在。
《尚书·禹贡篇》记载:三江既入,震泽底定。这意味着大禹治水发生在震泽。
《楚帛书》记载:大熊雹戏(伏羲),出自震。
《易传·说卦篇》记载:帝出乎震。
《山海经·海内东经》记载:雷泽中有雷神,龙身而人头,鼓其腹则雷,在吴西。
《山海经地理今释》记载:雷泽当作震泽。
《史记·五帝本纪》记载:舜耕历山,渔雷泽。
《风土记》记载:太湖中大雷、小雷二山,相距六十里,其间即雷泽,舜所渔处也。
《山海经》郭璞注引《河图》曰:大迹在雷泽,华胥履之而生伏羲。
无锡 = 伏羲 = 华(wu)胥,都是同一事物的不同音译。
无锡的特殊之处就是伏羲就生于这附近。
我认为上古的华胥国比现在的无锡市更大,应该包含苏州,甚至“姑苏”某种意义上也是伏羲的音译。
上古的人并没有按现在的行政区划把无锡和苏州视作两个地级市。
不管怎么说,无锡因伏羲而得名,地处太湖核心位置,又是良渚文明地带,这些都是不争的事实。
【 在 Elman 的大作中提到: 】
: 600多处的话,无锡有什么牛逼之处? 600分之一还特么是个远方表亲?
--
FROM 223.112.170.*
几百年前无锡都是常州府的地盘,行政级别是高还是低,这些跟我列举的文献没有任何冲突。
良渚现在也不过是杭州下面的一个小地方。
这不是吹不吹的问题,就事论事而已。
我从没说“无锡有多了不起”类似的话,我认为现在的无锡就是一坨浆糊。
你要是觉得我的史料不对,就提出你的干货。
【 在 Elman 的大作中提到: 】
: 就别往上古找了了。。。几百年前无锡都是常州府的地盘,说实话成吹武吹杭吹本版就够多了。。特么现在兄弟又来吹无锡,还让不让人喘口气了?
: 非要吹的话,不如吹下泰伯。。。庙是不是在无锡,虽然人在常州玩?
--
修改:A3C FROM 223.112.170.*
FROM 223.112.170.*
良渚的礼制、玉器、黑陶、榫卯、丝绸、茶叶、八卦、神纹、蛇(龙)鸟(风)崇拜,都传承给华夏了。
祭天的华夏六器,良渚已经出现了其中4种,华夏六器一直传承到夏商周。
同时期的河南仰韶文化不具备“上述任何一项要素”。
仰韶文化玩彩陶、睡地洞、崇拜狗。
甚至仰韶文化的父系DNA对现代中国人的贡献也远少于良渚。
仰韶没有蛇精,只有狗精。
我觉得还是要当龙的传人,不能当狗的传人。
【 在 Elman 的大作中提到: 】
: 兄弟那些都是神话传说,就别扯史料了,就算是有那么一二处是史记的,那也是史记里的传说。
: 最根本的就是三皇五帝里的伏羲,你给弄到太湖了? 明白了你不是吹无锡的现在,你是想把华夏正朔弄到吴地? 省省吧行吗。。。 伏羲就算是条蛇精,他也是河南的蛇精,诸夏请退却。
--
修改:A3C FROM 223.112.170.*
FROM 223.112.170.*
良渚发达了1000年,古代有几个朝代能顶1000年?
商朝周朝秦朝汉朝也灭亡了,跟华夏没关系?
良渚的礼制、玉器、黑陶、榫卯、丝绸、茶叶、八卦、神纹、蛇(龙)鸟(风)崇拜,都传承给华夏了。
祭天的华夏六器,良渚已经出现了其中4种,华夏六器一直传承到夏商周。
【 在 sdlyx 的大作中提到: 】
: 现在还有雷泽这个地名,在山东菏泽。历山在泰山旁边,难道舜跨过华北平原的大片沼泽地,跨过淮河长江,万里迢迢去太湖打鱼?脑子抽抽了吧?良渚文化早就灭绝了,跟华夏文明没有传承关系
--
修改:A3C FROM 223.112.170.*
FROM 223.112.170.*
张口就来,通篇臆想。
我说的都有考古依据,你能拿出一点点依据么。
仰韶文化但凡能拿出哪怕一丁点跟“华夏”相似的东西,还轮得到良渚来说话么。
本来说的都是上古,你要现代的地域歧视有意思?
我从没说过什么X北狗,Y徽狗。水木社区,有历史记录可查。
这可都是你自己说的,是你自己在那儿骂X北狗,Y徽狗。
我不知道你是哪里人,也不知道你是自己骂自己还是外人在骂苏北、安徽。
骂得爽不?骂就骂呗,但你可别栽赃说是我骂得。
【 在 Elman 的大作中提到: 】
: 可惜你恰恰就是狗的传人,良渚就红火了那么一段时间就断了,你爸你妈往上数几代说不定都是山西大槐树过去的,就别强分南北了,而且还是个东周时候就愤球着想进华夏的蛮子,要不是晋国想要利用吴国对付楚国,根本不会因为忽悠一个什么泰伯来承认它的华夏身份。
: 同时期的仰韶? 仰韶都活了上千年了良渚才出来,源头在哪还说不清楚呢,极大概率源头就是就是你们苏南看不起的苏北狗和安徽狗,没办法事实就是那么残酷,这年代生个儿子不认爹的事情多了,见怪不怪。
: 华夏传下来的东西多了,咱也不能说百分百都是二里头的,有点良渚的东西也很正常,虽然良渚之后那地方文明就断了,但是好东西漂亮东西学习一下也正常。
: ...................
--
修改:A3C FROM 223.112.170.*
FROM 223.112.170.*
良渚文明覆盖长三角,是中华大地上第一个广域王权文明,这一点学界没有争议。
相当于一个略小号的“前期的孙吴政权”。
再之后能与之比肩的要等到千年后的“商朝”了。
国家在各种场合下都是这样定性的:“中华文明5000年文明史的圣地”。
良渚就是“虞朝”。
良渚北上后,直接塑造了龙山、陶寺、石峁等后代遗址。
其中山西的那一部分就是“夏朝”。
当然了,虞朝和夏朝这两个名字是后来周人根据地望来追溯的,朝代的真名是另一个课题。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95891279/answer/2200523417
【 在 sdlyx 的大作中提到: 】
: 真搞笑,拿文化和朝代比,照这么比较大汶口还两千多年呢。黑陶也是大汶口最早出现的,可能后面传到了良渚或者征服了那里的土著
--
修改:A3C FROM 223.112.170.*
FROM 223.112.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