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上海的怎么发展起来的,100年后,还能东扩几公里
上海严格意义上不是现代海港城市,而是长江下游支流黄浦江沿江城市,恰好处于长江入海口才能有上海的地位。类似的苏州是沿湖城市而非沿江城市、广州也是沿江城市而不算海港城市。浦东临港那边东扩的土地根本没啥大用,盐碱地又会沉降,只能用来建工厂了,同样的地方就是江苏的南通盐城等沿海地段,要深水港没有水深,搞农业也种不出什么经济作物和粮食。
中国正儿八经的海港城市就是大连青岛厦门深圳香港。
【 在 animalrain 的大作中提到: 】
: 说海运 逻辑上不对 因为中国沿海城市几百个 到处都是海港 这不能解释上海
: 上海的意义在于长江入海口 海运和河运相结合
: 别的几百个港口背后没有长江啊 只有上海有
: ...................
--
FROM 117.86.90.*
宝山不算,高桥算,但是高桥那边一直不是上海发展的重点,你看上海的城市主轴是黄浦江而不是长江就知道了,类似伦敦以泰晤士河两岸为重点。
与之对比的是新加坡、香港等海港城市。两类城市分别代表了两个不同时期的风格和方式。
【 在 randomh 的大作中提到: 】
: 吴淞口那段长江口也算海了
: 泥沙多也有20万吨的停靠能力
: 上个月陈行水库还氯离子超标呢,妥妥的海
: ...................
--
FROM 117.86.90.*
从长江口外锚地到宝山港口这一段,虽然距离不远,但是船太多、航速很慢,搞不好要一整晚,大型班轮根本浪费不起这个进出港口的时间,所以干线枢纽港是洋山港这种开阔水域。
航运枢纽不是只看水深的,这么算的话江苏南通新建的通州湾海港,每年清淤也可以停靠20万吨巨轮,可有啥国际干线班轮停靠?
【 在 randomh 的大作中提到: 】
: 宝山为啥不算
: 月浦港也是廿万吨,要不宝钢不在高桥?
--
FROM 117.86.90.*
大航海时代因为需要江海联运,所以大江大河的入海口是最具有经济优势的,因为那时的海船也就几千吨的排水量,与大江大河的内河船没有太大区别。
20世纪随着科技的发展,海船的吨位是越来越大,世界贸易趋势由局部贸易转为全世界的系统性洲际运输,海运干线的重要性得到极大提升,此时海运与内河运输需要船对船驳运或者船-岸-船的中转;20世纪50年代以后标准化集装箱的统一,让海运标准化的同时也让海铁联运具有了经济竞争性,此时干线枢纽海港搭配货运铁路是标配,新加坡、香港等地趁着这股东风成为世界性的枢纽港口。
同样的,天津的衰落除了其他原因之外,更重要的是青岛和大连的海铁联运分摊了天津港的货流,而上海洋山港如果不建铁路直通洋山码头的话,未来是竞争不过宁波舟山港的。
【 在 frodo2004 的大作中提到: 】
: 需要大江大河入海口,光有沿海是没用的
: 世界范围都是这样
--
FROM 117.86.90.*
以前宁波腹地差,是因为没有河流便捷的通达腹地,所以宁波就用公铁联运和散货来和上海竞争港口了。
而上海嘴上说着要建国际航运中心,实际上不肯出台政策扶持引导,全是靠市场机制自发积聚的航运类企业。
【 在 cython 的大作中提到: 】
: 舟山宁波呢
: :
--
FROM 117.86.90.*
在中国最繁华富庶的地方独一档的存在,制造业吸江苏、金融业吸尽江浙皖的实体产业、国际航运业除了浙江强推的宁波舟山外把苏皖给吸了个干净,躺在政策上就能挣钱为啥还想着费心费力的做事?
粤苏的经济体量相当,但是把港深穗三市的所有地利、人才、政策都集中在一个城市,而且这个城市还在政治地位上天然压着两大经济强省,你还需要做事吗?
【 在 cython 的大作中提到: 】
: 上海为啥不积极
--
FROM 117.8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