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Re: 大禹治水到底治的哪里的水
我的意思,如果你否认夏本纪里的江是长江,那么夏本纪里引用的淮也就不是淮河,
济也不是济水,荆山、桐柏也不是现在的荆山、桐柏,相当于要全部推倒重建了。
【 在 nkai 的大作中提到: 】
: 是啊,夏本纪他是用当时的地名写的,但他引用的可不是
:
--
FROM 118.254.76.*
简单理一下夏本纪的地理位置:
济、河维沇州: 济水与黄河之间为兖州。
海岱维青州:大海与泰山之间为青州。
海岱及淮维徐州:大海、泰山与淮河之间为徐州。
淮海维扬州:淮河与大海之间为扬州。
荆及衡阳维荆州:荆江及衡山之南为荆州。
华阳黑水惟梁州:华山之南与黑水之间为梁州。
黑水西河惟雍州:黑水与黄河西边之间为雍州。
这套体系下来,您觉得这里面哪条江、哪条河与今天的实际情况不符?
【 在 nkai 的大作中提到: 】
: 即便全部推倒那江也不会是长江呀,南边的淮能是谁,江又是东,那只能是湖北河南安
: 徽那一小块?
:
--
修改:moonwalker FROM 118.254.76.*
FROM 118.254.76.*
(黄帝)东至于海,登丸山,及岱宗。西至于空桐,登鸡头。南至于江,登熊、湘。北逐荤粥,合符釜山,而邑于涿鹿之阿。
您指的是这一段吧。这一段的江,当然就是长江。
【 在 nkai 的大作中提到: 】
: 说那么多解释一下东为江,南为淮呗
: 再解释一些蚩尤叛父,黄帝涉江
: 这是司马迁引用的,司马迁自己说的时候用当时的地名,引用的时候地名是不是当时的地名,当时的地名又不是不是更早历史上的地名这可不一定了
: ...................
--
FROM 118.254.76.*
您到底觉得这里面哪些话是司马迁抄的(然后他理解错了),
哪些话是司马迁根据自己的想象写的(他瞎写的),
请您明白讲出来。
【 在 nkai 的大作中提到: 】
: 这不是司马迁的理解解释吗
: 即便说的都没错,也只能得出江在早前不专指长江
:
--
FROM 118.254.76.*
汤归至于泰卷陶,中垒作诰。既绌夏命,还亳,作汤诰:“维三月,王自至於东郊。告诸侯群后:‘毋不有功於民,勤力乃事。予乃大罚殛女,毋予怨。’曰:‘古禹、皋陶久劳于外,其有功乎民,民乃有安。东为江,北为济,西为河,南为淮,四渎已修,万民乃有居。后稷降播,农殖百谷。三公咸有功于民,故後有立。昔蚩尤与其大夫作乱百姓,帝乃弗予,有状。先王言不可不勉。’曰:‘不道,毋之在国,女毋我怨。’”以令诸侯。伊尹作咸有一德,咎单作明居。
您指的是殷本纪记录的这一段吧。这里的东为江,我反而认为是写错了。
济水以南,淮河以北,黄河以东,这里再有个什么江以西?实际地理这里并没有什么河流,这里应该是东为海,才符合实际。
【 在 nkai 的大作中提到: 】
: 东为江是汤诰的内容
: 我没说司马迁瞎写,古今地名可能套用了
:
--
修改:moonwalker FROM 118.254.76.*
FROM 118.254.76.*
即使你说的这个江存在,那么这个江、河、济、淮之间所规划出来的,也只是大禹和皋陶的首都圈,
并不是帝国的疆界。
按照夏本纪:
令天子之国以外五百里甸服:百里赋纳总,二百里纳铚,三百里纳秸服,四百里粟,五百里米。甸服外五百里侯服:百里采,二百里任国,三百里诸侯。侯服外五百里绥服:三百里揆文教,二百里奋武卫。绥服外五百里要服:三百里夷,二百里蔡。要服外五百里荒服:三百里蛮,二百里流。
上述区域只是“天子之国”。
天子之国500里内有甸服,
1000里内有候服,
1500里内有绥服,
2000里内有要服,
2500里内有荒服。
荒服之外,才是帝国的边界。
【 在 nkai 的大作中提到: 】
: 鲁西豫东那块早前有,
:
--
FROM 118.254.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