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最清晰的中国南北分界图
有不同意的么
- 来自 水木社区APP v3.5.7
--
FROM 175.152.148.*

话说,在鄂豫陕的交接点上,有一个白浪村儿,它地跨三省。一条街,北边靠西是陕西商洛,靠东是河南南阳,街南边是河北十堰。
这图里面都划到“北方”了。不过俺去的时候,跟村上人聊。街南北还是差别蛮大的,吃的说的。不过据说打麻将的规矩差不多。
当然,最不一样的是教育。大家街里街坊的,却得上不同的学,考不同的高考。最终,大河南还是最卷的……
【 在 idavailable 的大作中提到: 】
: 有不同意的么
: - 来自 水木社区APP v3.5.7
--
FROM 117.136.107.*
黄河是北方,
长江是南方,
秦岭淮河是南北分界线。
【 在 idavailable 的大作中提到: 】
: 有不同意的么
: - 来自 水木社区APP v3.5.7
--
FROM 111.9.5.*
我们村地跨两县,分成四个生产队,庄稼地都互相犬牙交错,但是两个生产队在某县考学,另两个生产队在另外一个县考学。
村中两县分界线两边房屋间距三米,小时候过年,双方都隔着边界线用烟花互相轰击。
【 在 molar 的大作中提到: 】
: 话说,在鄂豫陕的交接点上,有一个白浪村儿,它地跨三省。一条街,北边靠西是陕西商洛,靠东是河南南阳,街南边是河北十堰。
: 这图里面都划到“北方”了。不过俺去的时候,跟村上人聊。街南北还是差别蛮大的,吃的说的。不过据说打麻将的规矩差不多。
: 当然,最不一样的是教育。大家街里街坊的,却得上不同的学,考不同的高考。最终,大河南还是最卷的……
: ...................
--
FROM 111.32.61.*
嗯,所以是一开始是一个村被划入两县了,还是一开始离得远,后来转件接上了?
两个县考学差别大么?
【 在 Tschuess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们村地跨两县,分成四个生产队,庄稼地都互相犬牙交错,但是两个生产队在某县考学,另两个生产队在另外一个县考学。
: 村中两县分界线两边房屋间距三米,小时候过年,双方都隔着边界线用烟花互相轰击。
:
--
FROM 111.201.66.*
如果按照通行的秦岭淮河界,那么陕西商洛,甘肃陇南都是毫无疑问的南方,还有汉中安康全境都在南方。
【 在 idavailable 的大作中提到: 】
: 有不同意的么
: - 来自 水木社区APP v3.5.7
--
FROM 223.104.214.*
作为一个村子,如果一开始是距离较远的两个独立单位,那得人口增长多恐怖才能迅速靠近啊。
通常来讲,在中国,一个村落周围都属于村落的耕地,没有那么好迅速合并的,除非出现大的建设行为。
我们那个村子为啥会被划成两个县,我也不知道原因是啥,反正从有记忆起,就是两个行政县了,但是因为大家都挨在一起,所以通婚都是很混杂的,四个生产队的社员们互相都是亲戚。耕地也是,互相嵌在一起。
小学时是两个学校,但是房子也都挨在一起,操场也都连着,大家课间游戏也都混在一起。学校举行活动,以及学生考试啥的也都在一起除了上课是分开的。
好像直到某一年,不知道怎么着俩学校发生了一件矛盾不可调和的事件,然后一方学校以翻建新校舍的名义把原来的房子拆了,盖了新砖房,然后砌了一圈围墙把自己和隔壁隔离开来。后来对方也不服气,也以校舍翻新的名义翻盖了教室,好像比另一方房脊高出一块砖,然后,大家就不相往来了。
【 在 molar 的大作中提到: 】
: 嗯,所以是一开始是一个村被划入两县了,还是一开始离得远,后来转件接上了?
: 两个县考学差别大么?
--
FROM 111.32.61.*
甘肃文县李子坝村在摩天岭南侧,那个地方属于南方,全村产绿茶。
--
FROM 110.184.34.*
【 在 Tschuess 的大作中提到: 】
: 作为一个村子,如果一开始是距离较远的两个独立单位,那得人口增长多恐怖才能迅速靠近啊。
: 通常来讲,在中国,一个村落周围都属于村落的耕地,没有那么好迅速合并的,除非出现大的建设行为。
是的,这在一些城市的近郊比较常见。
: 我们那个村子为啥会被划成两个县,我也不知道原因是啥,反正从有记忆起,就是两个行政县了,但是因为大家都挨在一起,所以通婚都是很混杂的,四个生产队的社员们互相都是亲戚。耕地也是,互相嵌在一起。
: 小学时是两个学校,但是房子也都挨在一起,操场也都连着,大家课间游戏也都混在一起。学校举行活动,以及学生考试啥的也都在一起除了上课是分开的。
: 好像直到某一年,不知道怎么着俩学校发生了一件矛盾不可调和的事件,然后一方学校以翻建新校舍的名义把原来的房子拆了,盖了新砖房,然后砌了一圈围墙把自己和隔壁隔离开来。后来对方也不服气,也以校舍翻新的名义翻盖了教室,好像比另一方房脊高出一块砖,然后,大家就不相往来了。
嗅到了八卦的味道,还挺想知道下当时发生了啥的。。。感觉盖新校舍还挺消耗人财物的吧。
这方面,俺知道最极端的例子,要数当年的郎木寺了。由于该寺及附属社区地跨川甘两省,所以两边藏民很多都是亲戚,常来常往。直到后来,因为某种原因,两省宗教政策有别,这导致两边郎木寺在供奉(或者说在神学层面)上发生了分歧。最后的结果,就是同镇子上两边人的来往受到了颇大的影响,亲戚邻里都摩擦不断。。。
--
FROM 111.201.66.*
具体是什么不可调和也是记不清了,好像挺偶然,也挺drama,反正忽然两方就分裂了。
不过当时学校是没有翻新的资金的,都是所属生产队来提供资金以及人工啥的。
所以,具体到这事水有多深就不好说了。
总而言之,师生方面,就分隔开了。
【 在 molar 的大作中提到: 】
: 是的,这在一些城市的近郊比较常见。
: 嗤戳恕
: 嗅到了八卦的味道,还挺想知道下当时发生了啥的。。。感觉盖新校舍还挺消耗人财物的吧。
: ...................
--
FROM 111.32.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