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大规模普及别墅的可行性
一个地基4*15,后面有一米的后巷,前面有10米的退边+路
一般都买两个,盖三层半。有人买了5个,左右一起盖成联排别墅
这种社区,比房地产小区住得舒服多了。
【 在 overeal 的大作中提到: 】
: 现在大多数地级市的人口规模在100万左右,以此为基础来推演一下。
: 假定前面20%的富人住别墅,就是20万人。
: 按照一家4口来算就是5万套。实际上如果房子大了,考虑三代同堂或者雇保姆的,户均会高于4人。不过就按4个人来算吧。
: ...................
--
FROM 112.66.24.*
容积率贵,我这就有个典型啊, 500*500米的传统 8*15米 地基房小区塞了一大堆人。
而旁边那个500米*200米的别墅区,就没多少人
【 在 bom 的大作中提到: 】
: 别墅贵是因为地价贵,为啥100w人口的城市也地价贵,那就要问zf了
--
FROM 112.66.24.*
要想冬至一小时阳光时间,又要一人一别墅,在北方那是很难的。
南方的一户建,牺牲的是阳光时间,带来的好处是生活便利
【 在 dm10000 的大作中提到: 】
: 北京一人一别墅都够,就是不肯给你。一百个人,给十个苹果。
: --来自微微水木3.5.14
--
FROM 112.66.24.*
醒醒,中国南方县城在2000年以前都是一户建为主
单位房看起来好看,实际上住起来比地基房憋屈得多
90年代那片市委分的小区房,我前段时间过去看,惨不忍睹
不如旁边安置区的8*15米地基房盖三层。只不过当年安置区都没搞路。
邮电局当年分的六层楼我也看过,楼下有个小公园,可是,你爬六楼我盖六楼,当然是我住的舒服
【 在 randomh 的大作中提到: 】
: 赫鲁晓夫楼在当时是一个进步
: 让城市贫民人均居住几个平方的棚户区进入有一定质量的居住,而且免费
: 现在被当做了落后的象征
: ...................
--
FROM 112.66.24.*
4*15米确实住得比8*15米难受得多了
不过盖就盖3层半 180平米也是有的
最难受的是那些以前4米路不留退边的。在那里都觉得难受
【 在 overeal 的大作中提到: 】
: 你理解的别墅是不是特指那种带花园,要请佣人用割草机修建大草坪,前后左右不跟别家连接的大独栋?
: 如果换个名词也许更好接受吧。私人住宅?好像不够准确,因为公寓也可以是私人的。一户建?又让人想到日本的面积不到100平方米的狭促一户建,实在太小了不是我的菜。新加坡叫有地住宅,可能更准确
--
FROM 112.66.24.*
廊式住宅还有啊,国营农垦农场遗留很多。
我参观的时候,发现当年搞房子不搞路,不搞水电的。
冬至阳光一小时这一条倒是执行得很彻底。
【 在 randomh 的大作中提到: 】
: 一户建要出门上厕所的就比较恶了
: 赫鲁晓夫楼有管道燃气,有自来水
: 农村一户建根本比不上
: ...................
--
FROM 112.66.24.*
那也行啊,老县委遗留的房子也和农场,连队一样。
一条主路,然后侧向开一条路,里面可能建十多间。每一个主屋子,后面小院子然后到厨房
【 在 randomh 的大作中提到: 】
: 国营农场……城镇建设更典型吧……
--
FROM 112.6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