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说说图们江出海口
和目前渭河的通航能力差不多,
聊胜于无。
--
FROM 116.246.26.*
挖多深?挖多宽?
谁出钱?
何时收回投资?靠什么收回投资?
重新修桥谁出钱?
何时收回投资?靠什么收回投资?
【 在 a710 的大作中提到: 】
: 拿河道流量说事是短视。现在的工程能力,挖深挖宽就是了。
: 三国自贸区是意义所在。
:
--
FROM 116.246.26.*
没有人做第一笔投资的话,也就没有第一步的实际建设。
那就只有永远永远“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一直看下去。
其实,如果俄/朝均不愿意划出江滨足够建设港口面积的土地组成99年(或更高年限)的中+俄/朝国际开发区的话,就没法进行大规模投资,问题仍然无解。
当然了,就图们江的水文条件,最多也就只能建个旅游加渔业的小港。
【 在 a710 的大作中提到: 】
: 只要能做,这些都是技术问题。
: 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很多所谓的行家都只会看过去和眼前,比如这里的大多数回帖。
:
--
FROM 116.246.26.*
别说三国都同意了,就两国同意都很难。
即便有两国同意了,就图们江那个水文条件,也没有多大的实际利益值得大规模投资。
【 在 a710 的大作中提到: 】
: 所以说需要有一个前提,就是这个事情要能做,也就是三国都同意。这是关键。
: 具体怎么做,是技术问题,想做就一定能做到。
:
--
FROM 116.246.26.*
1、为了避免河道崩塌、桥梁倒塌,需要俄朝同意才能大规模挖深河道;
2、挖深河道直到中国境内适宜建立港口的地方,工程量太大、投资额太高,很难回本;
3、还是解决不了冬季封冻以及图们江径流量太小这2个问题。
【 在 LYMing1986 的大作中提到: 】
: 挖深河道行不行?
:
--
FROM 223.167.68.*
图们江无法走2000吨的船,200吨的游船和渔船有可能。
渭河年径流量比图们江还大,冬季封冻期还短,但是渭河现在都通不了航。
【 在 randomh 的大作中提到: 】
: 节省不了
: 你换2000t的小船慢慢运到珲春
: 在换铁路吭哧吭哧运进去
: ...................
--
FROM 223.167.68.*
吉林省第二大城是珲春?
正式文献上有出处吗?
怕是吹出来的吧?
【 在 FLYBBS 的大作中提到: 】
: 意义多大?
: 当年有出海口的时候,珲春是吉林省第二大城市,仅次于省会吉林市。
: 估计比哈尔滨还好。
: ...................
--
FROM 223.167.68.*
二战前应该也不可能。
哪怕是康雍乾时代应该都不可能。
该城的地理禀赋就先天不足。
拿不出任何严肃可靠的论据。
所谓该城排老二纯属瞎吹,有人故意带节奏而已。
【 在 FLYBBS 的大作中提到: 】
: 当然是二战前,还有出海口时候的事了。
:
--
修改:netseaman FROM 223.167.68.*
FROM 223.167.68.*
您说的这两篇参考文献我都下载了,全部都仔细搜索了。
完全就没有珲春在吉林省排名第二的内容。
如果我有遗漏,
请您指出珲春在吉林省排名第二在这两篇文献中的具体位置,谢谢!
【 在 FLYBBS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看的自媒体还真就给出参考文献了,你不信可以自己看。
: 贾宇.国际法视域下的图们江和日本海问题[J].亚太安全与海洋研究,2020(03):36-47+
: 4-5.DOI:10.19780/j.cnki.2096-0484.20200511.001.
: ...................
--
FROM 223.167.68.*
另外,在贾宇的论文“国际法视域下的图们江和日本海问题”中,
有这样一段描述“20 世纪初,珲春开放设埠,运营大豆、木材等商品。船只北抵海参崴,南达上海,并横穿日本海,向东往来于日本各港口。”
但是这段描述却没有给出引用的出处,也就是说没有给出证据证实以上这一段描述的真实性。
而且珲春港口是否存在过也没有确实的证据。
其实,查一下20 世纪初,上海港、海参崴港、日本港口的船舶到港、离港记录并非难事。
希望能够有有心人去查一下上海港到底有没有珲春出发来上海港的船舶记录。
毕竟,要真能进行海上商业航行的话,这船小不了。
--
修改:netseaman FROM 223.167.68.*
FROM 223.16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