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综合来说,地理层面山东应该是最好的
徐茂公,单雄信,程咬金也是山东的
【 在 Sabella 的大作中提到: 】
: 瓦岗寨在人家安阳,秦琼史实也是官军出身兵败从賊。
: 我有啥搞错的?俗语“山东出响马,河南出蹚将”,难道是我发明的?都有个电影直接就叫山东响马……
: 为什么别的地区都管土匪叫做土匪,山东却独独创造了这么个不同寻常的名称呢?明代,出于节省消耗的缘故,官马开始被交给山东、安徽等地的百姓抚养,等到了一定年份再上交。对于当时的普通百姓来说,无疑是一种天大的负担。没有马匹任务的时候,普通人家尚且可以温饱,一旦养马任务下来了,大家就只能饿着肚子去奉养金贵的官马。饶是这样到了需要缴纳马匹的时候,百姓也经常出现交不上足够马匹的情况。
: ...................
--
FROM 39.144.81.*
关中是边陲得势,山东好歹还有商都
而且论文化关中拿什么跟山东比
山东孔孟,墨子,孙子,孙膑,鲁班,吴起,诸葛,王猛
曾经史版有人说看先民的主要生活区域可以看九州划分的粗细,
【 在 Sabella 的大作中提到: 】
: 史盲就会骂街,你才是喷子。桐叶封弟封的是谁?还笑。当时山东就是边陲而已,跟人家山西河南关中才是查着段位。
--
修改:nkai FROM 117.10.89.*
FROM 117.10.89.*
集中在哪也没到关中,山东有,关中是边陲得势,多少古都也是后来,关中和山东比是你提的吧
【 在 Sabella 的大作中提到: 】
: 盘庚六迁,别人还有,集中在哪里很明显。说分封不得说东周初年么?关中再偏也是首都。无论什么时候,都跟隔壁没得比。你这种要弄成关中山东地域坑的方式很无聊。人家多少朝古都不屑的跟你吵,人家和跟隔壁洛阳吵了多少贴,多少年了……
--
修改:nkai FROM 117.10.89.*
FROM 117.10.89.*
商都在河南,山东,山西,主要在今河南山东交界
仲丁自亳(今河南郑州)迁于隞(今河南郑州西北)、河亶甲自嚣迁于相(今河南濮阳北、内黄南)、祖乙自相迁于耿(今山西河津)、祖乙自耿迁于邢(今河南温县东)、祖乙自邢迁于庇(今山东郓城北、范县东南)、南庚自庇迁于奄(今山东曲阜)、盘庚自奄南渡大河迁于亳(今河南商丘东南),盘庚十四年迁于殷(今河南安阳)
【 在 Sabella 的大作中提到: 】
: 谁说过商都迁过关中了?是说大部分在人家隔壁河南河北山西,山东西部那些本来就是兖州豫州范围。商都是你说的,我说关中是说西周初年分封时提的。
: :
--
修改:nkai FROM 117.10.89.*
FROM 117.10.89.*
跟商代遗址什么关系
【 在 Sabella 的大作中提到: 】
: 迁都位置大都是考证推测。史载商“不常厥邑”,“荡析离居,罔有定极”,就是老是搬家,居无定所,族人烦闷。具体怎么搬,都承认,历史久远,文献失考。迁几次也无定论。如史记云“乃五迁,无定处”。五迁的具体情况,也是众说纷纭。《古本竹书纪年》说迁过的五个都城是嚣都、相都、庇都、奄都、殷都。《史记》说是隞都、相都、邢都,然后盘庚时候先都河北,后来渡过黄河迁都殷。《尚书书序》上记载是迁都了四次,嚣都、相都、耿都、殷都。迁殷后也不是不迁了,《竹书纪年》上说,武乙三年,商都从殷迁到了河北,十五年又迁到了沫,文丁元年,又迁回了殷。末代商王纣王继位的时候在殷,但是后来又把首都搬到了朝歌(今河南淇县)。以至于《新义录》说商朝统共迁都迁了十七次之多。而且,具体位置也有争论,且范围差距极大。如亳在哪里,就至少有三个说法,一说在山东曹县、一说在安徽亳州、一说在河南偃师。
: 迁都也有军事目的,迁到边陲便于攻伐也是有的,比如迁到黾,也是记载是为了就近指挥镇压东夷的叛乱。而且“黾”地处黄泛区很不适合。等到盘庚的哥哥阳甲即位后,非但东夷叛乱未能镇压,西北边陲也岌岌可危。再比如,第一次迁都,按史记的说法是仲丁迁隞都。有记载仲丁继位后了“征兰夷”的事,很多考证也认为这次迁都很可能是为了征讨兰夷。又比如河亶甲迁相,是东夷又开始叛乱,属国班方也起来造反,史载“征兰夷,再征班方”,也有人估计此时隞都屡受威胁骚扰,不得不迁都到相。
: 还有些都,之前本来就是拱卫囯镓的世子封地,祖乙的新都耿都,南庚的新都奄都,都有考证说是其即位前的封地,会老窝安全方便,很正常。
: ...................
--
FROM 117.10.89.*
你河北的第一重在哪?哪里说邯郸商都了?
山东发掘过除殷墟外唯一的与商王同等级大墓
【 在 Sabella 的大作中提到: 】
: 当然有关系。二重证据,基本常识。号称啥挖不出来就不能证实,挖出来不是知道是啥,生编硬扯,也贻笑大方。考古依据当然有助于澄清不同史料记载不一致的情况。
--
修改:nkai FROM 223.104.227.*
FROM 223.104.227.*
不得双重吗?你的双重不是记载+考古?
【 在 Sabella 的大作中提到: 】
: 好笑,我哪儿说过什么河北第一重?造谣啊。邯郸是指现在考古考古集中的三个市级地区。商都位置的考据资料需要的话也可以探讨。但我说的安阳郑州在前面呢。你所谓唯一商王等级的,可以贴证据,看看在哪里。
--
FROM 223.104.227.*
你前面提河北邯郸了呦
【 在 Sabella 的大作中提到: 】
: 是啊。这是回复你提考古的意义。
: 殷墟5号墓,是目前唯一能够跟历史文献和甲骨文联系起来,并进而推定具体墓主的殷代墓葬。
--
FROM 223.104.227.*
邯郸有大城遗址还是有大墓遗址,
【 在 Sabella 的大作中提到: 】
: 当然啊,怎么了,安阳郑州邯郸是殷商考古发现相对集中区域。这有什么问题?
--
FROM 223.104.227.*
不就是一个聚落吗?这都值得拿出来吹?大墓呢?城址呢?像样的高等级文物呢?要说偏见和屁股你更甚,你提的这个遗址比青州苏埠屯商墓差远了
另外,济南,济宁都出土有商代有字甲骨
【 在 Sabella 的大作中提到: 】
: 无知可以学习,偏见远比无知可怕,屁股先行枉顾事实是最大的偏见。关于信息,当然可以探讨,大不大我说了不算。根据客观资料自行判断。
: 武安赵窑遗址为一处中商时期聚落,面积约为22万平方米,发现墓葬、道路、环壕、陶窑、石砌水道和成排分布的房址等遗迹。规划有序的居址与墓地、高等级墓葬、双室房址、卜甲占卜、殉人……种种迹象均显示出该遗址是河北洺河流域重要的中晚商时期方国聚落。根据在铜器与陶器上发现的“↑”形符号,学者推测赵窑遗址可能为矢国的都邑。在其中一间房屋内,考古人员还发现室内热力循环结构,可能是最早的“火炕”雏形。
: “从南到北,从赵窑遗址到周家庄、西木佛遗址,体现了商文化影响的变化。”。方国类遗存从文化面貌上来看,越远离商王朝的核心——都邑,文化面貌越疏离,地方因素与北方因素越强烈,但其仍然保持商文化的基本面貌,这点在葬俗上表现最为显著,此种结构实际上反映了商代的治理体系。
: ...................
--
修改:nkai FROM 117.10.89.*
FROM 117.1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