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表本身也不是平的,而且,你忽视了70年代开始自然退湖期影响。很多决策也是随着认识深入,重点是远没有到不可收拾。
再说个例子,白洋淀,当年要根治海河,水利建成,反而马上63年大洪水,没有这个工程前期为蓄洪抗灾拦了那么多水也就不会有后来一日之间平地水深两丈,反而使得周边苦不堪言(其实是生命财产严重损失)。之前虽说是大雨大灾,小雨小灾,无雨旱灾,但绝不会这么大的水,这次房顶上支个锅做饭还得找地势高的地方。每年都种点高粱防洪灾(就算再大的水,划着船收点高粱也饿不死),这回高粱全没水下了,绝收。还是白洋淀,80年代退湖期,连续三年完全干涸,大家都以为可以当地种了……结果80年代后期又一场大洪水就恢复了。后面才认清了些规律,治理,理性科学综合利用,生态功能第一。
【 在 moonwalker 的大作中提到: 】
: 最重要的指标,当然是水容量。
: 如果你的水域平均高度只有薄薄的一层纸,再大的面积,也就是一夜之间蒸发殆尽的节奏。
--
修改:Sabella FROM 125.35.85.*
FROM 125.35.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