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最近比较刷新我认知的两件事
主要是温室效应
蒸发大了
【 在 bravestorm 的大作中提到: 】
: 搞不清你到底想干什么,咸海变成这个样子是从苏联把注入它的河流截流种棉花开始的原因,解体后各顾各更不可能治理改善,你与其在这抬杠为什么不去摆渡一下呢
--
FROM 112.231.27.*
白洋淀以后不会发大水了吧?
【 在 Sabella 的大作中提到: 】
: 地表本身也不是平的,而且,你忽视了70年代开始自然退湖期影响。很多决策也是随着认识深入,重点是远没有到不可收拾。
: 再说个例子,白洋淀,当年要根治海河,水利建成,反而马上63年大洪水,没有这个工程前期为蓄洪抗灾拦了那么多水也就不会有后来一日之间平地水深两丈,反而使得周边苦不堪言(其实是生命财产严重损失)。之前虽说是大雨大灾,小雨小灾,无雨旱灾,但绝不会这么大的水,这次房顶上支个锅做饭还得找地势高的地方。每年都种点高粱防洪灾(就算再大的水,划着船收点高粱也饿不死),这回高粱全没水下了,绝收。还是白洋淀,80年代退湖期,连续三年完全干涸,大家都以为可以当地种了……结果80年代后期又一场大洪水就恢复了。后面才认清了些规律,治理,理性科学综合利用,生态功能第一。
--
FROM 112.231.27.*
不一定,前年不还泄洪了了,那一带一泄洪还是这样,涿州城区你看当时不是淹到二三层楼,正常行洪是不可能。不过不能因噎废食,水利还是要搞的。
【 在 S030371 的大作中提到: 】
: 白洋淀以后不会发大水了吧?
--
FROM 125.35.85.*
和气候有直接关系,以前河南还有大象,可想而知当时的雨季线在什么位置,小冰河时期据说广东每年下大雪
【 在 riverwalk 的大作中提到: 】
: 一个是内蒙古的粮食产量
: 一个是新疆棉花的用水
: 现代生产力对土地的挖潜或者压榨 远非过去能比
--
FROM 221.227.130.*
不用扯那么远
几十年前老的地理书还说北京 年降水 800mm
种水稻一点问题没有
【 在 dreamdragon 的大作中提到: 】
: 和气候有直接关系,以前河南还有大象,可想而知当时的雨季线在什么位置,小冰河时期据说广东每年下大雪
--
FROM 117.129.56.161
压榨怎么理解?
我感觉是现代生产力是提高了生产效率,用更少的成本产生了更高的收益。
【 在 riverwalk 的大作中提到: 】
: 一个是内蒙古的粮食产量
: 一个是新疆棉花的用水
: 现代生产力对土地的挖潜或者压榨 远非过去能比
--
FROM 220.194.45.*
多年平均降水量的测量需要气象站,北京第一个现代意义气象站是1912年设立,降水量多年平均因为选取年份和气象站数据不同,会有差异,一般是650-500之间。
【 在 defeatyou 的大作中提到: 】
: 不用扯那么远
: 几十年前老的地理书还说北京 年降水 800mm
: 种水稻一点问题没有
--
FROM 114.246.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