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这是那篇雨热同季的文章:搜索 “天选之地”大对账


--
FROM 49.65.150.*
造成中美土壤一酸一碱的原因就是气候,中国是典型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少雨,土壤在夏季“淋溶”之后在冬天又恢复了;而美国东南部冬天也下不少雨,相当于土壤全年都在淋溶。
原文值得一读,很多图,发不上来
【 在 miller 的大作中提到: 】
:
: 从农业角度来说,东南亚,南亚,美国东部南部不都是雨热同期吗嘛。一年热的时间长,雨多,可以耕种的周期也多些。
:
: 【 在 dust25 的大作中提到: 】
: :
--
FROM 49.65.150.*
原文也是说,江南丘陵的土壤不好。
美国密西西比平原即是典型的例子,其土壤酸性仅次于热带雨林,比我国江南丘陵的红壤还要酸,简直是“又红又砖”,这种土地就不要期待有什么肥力了。
我国华北平原的土壤就很好,弱碱性十分适宜谷物生长,甚至我国整个北方都是弱碱性土壤,个别地方还需要防止土地盐碱化。
【 在 miller @ [Geography] 的大作中提到: 】
:
: 中国南方冬季只是冷,雨不少啊。
: 1-3月降水量
: 长沙 300毫米
: 武汉 200毫米
--
FROM 49.65.150.*
自然吧,雨水多就容易酸,微生物产酸
【 在 miller @ [Geography] 的大作中提到: 】
:
: 土壤酸性是人为原因还是自然因素
:
: 【 在 dust25 的大作中提到: 】
: : 原文也是说,江南丘陵的土壤不好。
--
FROM 49.65.150.*
没有吧,红线没有形成闭环
【 在 netcom 的大作中提到: 】
:
: 图里,阿根廷不就很大一块符合这个要求吗?
:
: 【 在 dust25 的大作中提到: 】
: : [upload=1][/upload][upload=2][/upload]
#发自zSMTH@MRX-W09
--
FROM 49.65.150.*
从农作物生长角度,还是有道理吧
【 在 netcom @ [Geography] 的大作中提到: 】
:
: 哦 我理解雨热同期是亚热带季风气候的典型特征
: 包装下,写篇论文当然没问题
:
: 不过,要刻意用夏不够热 冬不够冷,排除掉一些地区
#发自zSMTH@MRX-W09
--
FROM 49.65.150.*
农业就舒服不少的意思说可以长草养牛羊吧,对农作物算不上多友好
【 在 netcom @ [Geography] 的大作中提到: 】
:
: 有道理,但和天选之地没必然关系。
: 季风气候极端气候多,特别是降水量变化大,旱涝交替频繁,上古时代开始,就被水的治理困扰
: 做农业就很辛苦
: 季风影响小的地区,亚热带湿润气候,阿根廷,新西兰这些,农业就舒服不少
--
FROM 180.98.88.*
除非你主食是吃玉米
据Statista网站的数据,从2019~2021年,阿根廷小麦的单产量呈现出先降后升的趋势,2020年的单产最低,为2.63吨/公顷,约合亩产量350斤。2021年的单产最高,为3.18吨/公顷,约合亩产量424斤。
2019~2021年,阿根廷玉米的单产位于7.43~7.97吨/公顷之间,相当于亩产990~1062斤,整体表现稳定。
【 在 netcom 的大作中提到: 】
:
: 选择畜牧业而进口粮食,是因为这样的话对居民收入更有利
: 并不是种不出粮食。。
: 这些地方的粮食单产很高
:
--
FROM 180.98.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