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这么多有啥用,历史和实践,全国范围和省域范围都已经证明了的事情。就你独醒。尤其10年以后各省几乎不约而同要做法做强省会,省级当政的都一起傻?
【 在 MNFL 的大作中提到: 】
: 福建省政府别让它们回就行了啊,公有制单位设在哪都是政府的决定的。至于地方怕被京沪拿走资源而发展武汉等强二线的说法不成立,这些强二线城市要发展也是国家扶持或同意的,而且国家同时也在限制京沪尤其是北京的发展,土地和户口方面都是如此。这些省份发展强二线有主观因素,即为了和其它省份抢投资抢人才,其实这也是不健康的竞争,以牺牲内部平衡性和全省居民福利为代价。为什么会这样?这里面的机制在于企业认为大城市交通好人才多市场大,而人们则认为大城市收入好生活好,所以要去大城市。为什么人们认为大城市好?因为收入和消费都好,所以城市带来的其它问题都可以忍受。所以整个问题的关键还是中国在城乡间的资源配置的不均衡,包括交通基础设施、工作机会、宣传曝光度。
: 对于私人资本,去哪投资是他们的事。我说的首先主要是政府投资。政府一开始就把公有制的各种资源如大学和国企全都配置在省会城市,然后这些资源和行业又催化发展出很多其它相关的行业和公司,形成了本地的商人/投资商,造成进一步的失衡。问题很大一部分就在初始环节资源配置的不平衡上,后面越滚越大。我国建国时是计划经济,所有经济主体都是公有制,依据行政命令建成,这种聚集是政府主观造成的,而且是政府本来就可以避免。后面的投资商自然要优先考虑利用大城市已有的聚集。
: 其实即使对投资商而言,政府一样也可以对其投资地选择进行调节和指导。这就和对西部和特区给以补贴和特殊政策以及对于扶植产业出台产业政策一样。因为市场机制远非完美,一样有很多问题和缺点,市场所谓的最优化是局部优化,而不是全局最优,因为整个前提条件宏观条件不仅仅是市场经济所追求的经济性,而是国力和民族发展。如果仅追求经济性,而不管整体国力和民族发展,那么最后可能反而损失经济性,市场经济的问题在于虽然它优化了局部资源,提高了它所涉及的局部领域的效率,但是它未考虑对外部资源的消耗,只考虑局部而且只考虑一两步,而不是三步五步十步(当然纯计划经济的问题也同样很多)。就本帖来说,对私企选址的政府调节先不说了,首先该做的是省属国企和大学的疏散,这是政府能做的该做的也是最容易做的
: ...................
--
FROM 222.67.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