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AEA去年4月发布了评估报告,很多人考虑的多数问题和甚至没想到的问题,评估白皮书(英文版和日文版)均有讨论,他们从技术可行性、技术实施周期、风险性、成本、公众心理等角度讨论,最后的结论是最可行的是蒸发进入大气或者排海。但蒸发进入大气会导致后续监测大气中的氚浓度有困难,不利于实时监测和定期环评,因此最后决定排海。底层注入因为技术的风险性相比于进入大气和海洋更高(例如地壳运动、地震导致溢出、以及技术相对较新风险更不可控)。
包括为什么不继续多修罐子存着,这些选择IAEA去年的评估报告都有很详细的分析。报告专家组认为一直存着是有其他风险的,例如地震可能破坏存储罐使得还没来得及处理的废水直接进大海。
全球所有运行的核电厂每天都在排放有放射性的冷却水,如果福岛的废水能够按照IAEA的排放要求把氚浓度降到限值,并过滤掉其他放射性元素,那么在排海口的核废水和这些核电厂的冷却水在科学上无异。
所以科学上,应该质疑,也是本人最关注的是两方面:
1-排放前-东京电力是否能够按照排放要求用多核素过滤设备过滤掉除了氚以外的其他有害放射性元素(铯等),然后排放前经过多轮海水稀释把氚浓度降到排放标准(东京电力允诺的是降到排放日本限值的1/40和国际标准的1/7)这个过程需要多方参与形成有效监管,尤其是中韩等国应该被允许积极参与;
2-排放后的未知的风险,在达到排放的标准后,还会有未知风险。目前对氚的科学认知并不完善,哪怕达到排放限值,也会有一些未知风险。但如上所言,全球所有核电厂都在排放限值内含氚的冷却水和废气,所以这个风险是面向所有核电厂的。
还有很多人会问为什么哪怕达标(包括目前的核电厂冷却水)、IAEA也要求排海?技术上可以理解为海洋和大气可以提供大空间尺度充分稀释从而最小化风险;环境伦理角度,则是人类的傲慢,我们更愿意把未知的风险转移给海洋的鱼而不是陆地的人类。
IAEA的评估白皮书:
https://www.iaea.org/sites/default/files/20/04/review-report-020420.pdf【 在 mmmmiiii 的大作中提到: 】
: 就像新冠一样是全人类面临的挑战,可以一起帮日本解决,真要排海里,全球水系可是一体的,最后哪的人都跑不掉,动物植物人大家一起玩完
--
FROM 116.48.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