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也有落实政策后的私有产权的。不过这些也不重要,你要刨除了楼房、胡同、弄堂、大院,我就不知道京沪等大城市能有多少是这样的房子,百分之一肯定不到,千分之一到不到因为没概念不知道。那即便真是跟一户建一样的东西,那也表明足够稀缺和珍贵了
至于农村的自建房就不要说了,谁也不是没见过,用着旱厕,没有管道燃气,不要说八九十年代,十年前京郊农村还是这样,现在也未必不是这样,只不过我近期没住过去过。这样的房子你能跟日本的一户建比,日本的一户建就肯定可以跟马云在香港的豪宅比。诡辩之术换个地方用就是了
【 在 apterousfly 的大作中提到: 】
: 你说的胡同弄堂确实不是我指的私房,这些都是公有化之前的产物,存在于城市的老城区,公有化后免费分配给工人群众的居住场所,而且这些也不是私房啊,所有权都是国有的。后来为了改善城镇居民的居住条件但同时又资本匮乏,所以80年代开始了城市私房建设浪潮,都是一户建,主要出现在我说的县城以及城市郊区镇里。其实中国一户建规模非常庞大,因为一开始绝大部分人口都居住在农村、县城和郊区镇这些区域,都是遍地一户建的地方。
--
FROM 36.1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