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 datou618 的大作中提到: 】
: 汽车,造船,半导体,手机,电池,家电,这些民生工业基本全聚集到东亚这一片沿海地区了,根本原因是什么呢?
我在机械制造业的供应链,所在公司也是全球化运作的龙头之一,有机会管中窥豹中国和其它国家比较。这个话题和同事、行业的人也经常交流,但是我还没有遇到人能完整、系统而且有相应的完整的数据来说清楚。我的观察是(只是中国,日韩不了解):
1. 中国各种政策人为压低能源价格,比如发改委经常出手,通过行政政策对煤炭价格进行干预,压低基础工业,比如大宗原材料的价格(相较国外),进而给制造业创造了部分成本优势。
2. 对央企大规模的低息贷款(但相较于欧美发达国家,可能不算低息)和政府援助,从而间接通过央企(国民经济的基础支柱产业大部分还是央企为主)给各制造业提供了成本低的原材料等。
3. 劳工阶层弱势而政府+资本强势,压榨劳工的价值,在改开初期是进一步拉大劳动力成本优势,现在则是延缓对东南亚的劣势,延缓了劳动力成本上升的劣势。
4. 牺牲环境为代价,基础工业或者说大宗原材料,大部分为高污染行业,高耗能行业,欧美限制严格导致没法干,东南亚等国可能没那么严格但又不具备研发工艺制造能力。
5. 针对欧美有后发优势,针对东南亚等国又具备工业门类齐整的先发优势,导致不是一个或几个行业有优势,而是产业链的集群优势,从而降低了行业的产业链综合成本。比如我们有西班牙供应商,在印度有工厂,但是核心零部件还是要从中国进口。
6. 人口多,国内市场大,支撑行业的投资形成规模效应,从而达到成本优势。资本账户不开放,资本只能内循环,也造成行业投资容易扩大规模。
总而言之,在比东南亚要高的人力成本的局面下,通过上述优势形成了全成本的价格优势。但是背后,社会投入了大量的隐形补贴,到底投入收益比如何,说不清楚。
--
FROM 111.1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