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大学在推进国际化教育的过程中,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促进中外学生的交流与合作,其中包括一些学校实施的“学伴制度”。这一制度旨在帮助外国留学生更好地适应在中国的学习和生活,同时促进中外学生之间的文化交流和友谊。以下是一些曾经实施或目前实施类似学伴制度的中国大学:
1.山东大学
山东大学的“学伴制度”较为知名,旨在为留学生提供学习、生活上的帮助,促进中外学生交流。该制度曾引发社会广泛讨论,学校随后对制度进行了优化和完善。
2.浙江大学
浙江大学有类似的“国际学生伙伴计划”,通过配对中外学生,帮助留学生适应校园生活,同时增进中国学生的国际视野。
3.复旦大学
复旦大学设有“留学生 Buddy(伙伴)计划”,由中国学生志愿者协助留学生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促进跨文化交流。
4.南京大学
南京大学的“国际学生学伴计划”旨在帮助留学生融入校园,同时为中国学生提供与外国同学互动的机会。
5.武汉大学
武汉大学有“国际学生志愿者协会”,组织中外学生结对互助,开展文化交流活动。
6.中山大学
中山大学的“Peer Mentor(同伴导师)计划”为留学生提供学习、生活方面的指导,促进多元文化互动。
7.北京外国语大学
作为外语类高校,北外有丰富的国际交流项目,包括中外学生结对互助的学伴活动。
8.上海交通大学
该校的“留学生 Buddy 项目”通过中外学生互助,增强校园国际化氛围。
9.中国人民大学
人大的“国际学生学伴计划”帮助留学生适应中国生活,同时丰富中国学生的国际体验。
其他高校
许多其他高校(如四川大学、厦门大学、同济大学等)也有形式多样的中外学生互助项目,名称可能不同,但目标相似。
说明:
学伴制度的具体形式和名称可能因校而异,通常以自愿参与为主,强调文化交流和互助。
部分学校的类似项目可能不直接称为“学伴”,而是“伙伴计划”“Buddy 项目”等。
近年来,一些学校对相关制度进行了调整,以更注重文化交流的平等性和双向性。
【 在 tianlyra 的大作中提到: 】
: 事实都不承认?脸皮真厚
--
FROM 123.128.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