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Re: 所谓CTB技术,就是车企省成本,车主来买单
能拆就会影响整车的刚性,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少了一层电池盖板,安全性肯定是差了,不管怎么洗
【 在 sirius0777 的大作中提到: 】
: 楼主是没看发布会视频吧,电池可以拆下来再装回去滴,每个刀片可以单独换滴,这比特斯拉不知道牛逼多少
: 发自「今日水木 on PCT-AL10」
--
FROM 124.205.78.*
少一层盖板,这么明显的事,还需要数据?而且安全性谁也给不出确切的数据,BYD一直吹刀片电池更安全,有数据支持吗?
【 在 HBaiBai 的大作中提到: 】
: 有数据么?还是想当然?
: - 来自 水木社区APP v3.5.3
:
: ...................
--
FROM 124.205.78.*
这么牛B的技术,把抗扭提高到了4万,牛!极狐没用这么牛的技术,抗扭刚度6万。只能说比亚迪原来的设计太糙罢了
【 在 heagle 的大作中提到: 】
: 其实没少多少,比家自己说了 省了1厘米的厚度,真的是微乎其微。好处就是增加了扭转强度
--
FROM 124.205.78.*
别的不说,海豹这个刚性增加跟CTB关系很大,它的电池包是嵌入了底盘框架,对刚度是有贡献的。当然也带来了负面影响,就是过沟过坎及激烈驾驶时,电池包侧面会受力。蜂窝铝结构虽然正面耐压比较好,但侧面刚度是比较差的。没有免费的午餐,电池包受力了,整车刚度才增加的,这对电池来说绝对不是什么好事。
增加那1厘米的空间没啥意义,1.45m和1.46m的车身高度没啥区别
【 在 RoadPress 的大作中提到: 】
: 是否增加扭转刚度跟是否CTB没有关系。
: 之前纯电平台电池框架也是和车身刚性连接,整个车身的扭转刚度也是得到了成倍的增强(电池框架带来的);所以普遍上,纯电平台的车刚度都在4万+。
: 我觉得好处就是地板降低了1cm,不要小看这1cm,人对坐姿很敏感的。地板增加,座椅高度不增加,就是小板凳。座椅高度也增加,就会降低头部空间。如果再增加头部空间,那就要突起车身,增加风阻系数不说,车身也不好看,像极狐S就是这种造型,凸背。
: ...................
--
FROM 124.205.78.*
这个CTB电池上盖板就是车身底板,在激烈运动中是会受比较大的力的,那么电池包也会受一些力,所以车身刚度增加了。其它纯电平台的车,车底板受比较大的力,电池盖板和侧板受比较小的力,电池包根本不受力,车身刚度增加是靠电池外面的保护硬壳。
车身刚度的增加非常简单,只要材料厚一点,刚度增加非常快,2厘米厚板的刚度是1厘米板的8倍。极狐车身刚度大,没用什么高科技,就是用比较厚的纯铝底盘框架,成本高而已
【 在 RoadPress 的大作中提到: 】
: 你没明白我的意思。这个CTB如果不减小上盖板的话,就是现有纯电平台普遍采用的方式,电池框架依然会提升刚度。这个CTB好处就是减小了纵向厚度。
: 这一点来说我比较质疑极狐的电池厚度,车身最高、离地间隙最小,车内空间一般。可能厚度在电池盖板和底板上设计了太多。
:
--
FROM 124.205.78.*
40吨是假的,实际只有不到10吨吧,它的电池上盖板就是车身底板,重量是压在车身底板上,压强平均化了,再加上蜂窝铝强项就是正向耐压,所以拿这个来宣传。实际上,蜂窝铝的弱项是侧向刚度不行,而车一般是不会受到正向压的,碰撞,托底等主要依靠侧向刚度和强度,所以蜂窝铝在强度上是差的,它的优势是散热
【 在 RoadPress 的大作中提到: 】
: 说到这里,我有个疑问。
: 既然海豹电池去掉了上盖板,为啥宣讲会又说电池耐受40吨大卡车的碾压呢
:
--
FROM 124.205.78.*
结构强度方面恰恰是我的专长,你不懂而已
【 在 linyixiao 的大作中提到: 】
: 不是你专业所长,莫要随便想当然。
: 他敢拿出来大张旗鼓的介绍,数据测试放出来,将要面对的难道全是半瓶水的外行教授?
:
--
FROM 124.205.78.*
因为你不懂,所以不能理解。业内的人对这种简单的结构,各种性能都门清
【 在 linyixiao 的大作中提到: 】
: 不太敢相信高校力学就您这样连电池能不能拆,怎么装都没了解清楚,就出来拍脑袋分析问题的。
:
--
FROM 124.205.78.*
你要是懂点专业知识,就出来辩论几句,不是瞎扣帽子。车身结构那点东西,本科生就能做,到你这儿成了高深的知识了。不是一个层次的,不足与谈
【 在 linyixiao 的大作中提到: 】
: 你真迷之自信,你是车厂搞车身结构的专家吗?在哪个厂高就?你干什么拿的出手的实际车身设计和校核? 还业内?哪个业内人士出来公开站出来质疑了?懂点知识糊弄一下学生,就当自己啥都门清了?
--
FROM 124.205.78.*
汽车结构这种简单的东西,跟建筑业有的一比,都是成熟的东西,本科生看两遍自己就能做,连指导都是多余的。
【 在 linyixiao 的大作中提到: 】
: 高校绝大部分的水平也就模拟算算,教点理论,发点没什么用的文章,和实际工业水平不知道差哪儿去了,一天到晚还感觉良好,能不能谦虚点?汽车工业落后多少年是方方面面的,靠多少人多少年努力才有缩小差距到现在水准。可在眼高手低的冒牌教授眼里,什么车身底盘,本科在读就能在你指导下就分分钟能造出来吧?
--
FROM 124.205.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