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吉利雷神混动和秦DMI选择哪个啊
帝豪L雷神HiX为了将整车售价控制在和秦DMi基本接近的价格区间,分别从电池、发动机、扁线电机这三个方面采取了降本措施:
①电池方面:
帝豪L雷神HiX的纯电续航100km(电量15.5kWh),秦DMi的纯电续航120km(电量18.3kWh),
帝豪L雷神HiX没有直流快充功能,秦DMi带有直流快充功能,
这背后的区别是为了降低电池的采购成本。混动专用型电池的最低价格都在1100元/kWh以上,并且随着充电倍率、循环寿命等关键技术指标的要求提高,电池单价也随之上涨。
帝豪L雷神HiX一方面通过电池电量(以及纯电续航)的降低节省了2.8kWh的费用;
另一方面通过取消直流快充功能,电池的外接充电倍率指标只需要达到<0.5C的技术门槛,所以与该指标直接关联的电池阶梯单价就会随之降低;
此外,由于只支持慢充,还能省去车载快充OBC装置的采购费用。
②发动机方面:
帝豪L雷神HiX没有搭载量产成本更高的DHE15混动专用发动机(三缸),而是采用了更便宜的吉利燃油车平台的BHE15普通发动机(四缸)。
秦DMi搭载的是骁云472ZQA混动专用发动机(四缸)。
换句话说,吉利暂时还没有将混动专用发动机的量产成本控制到足够低的水平,所以它只在更高价位的星越L雷神HiX车型中才用的起DHE15混动专用发动机,但在更低价位的帝豪L雷神HiX车型中,还无法搭载混动专用发动机。
③扁线电机方面:
雷神HiX混动DHT的两个电机中,只有P2电机采用了量产成本更贵、电机MAP特性更好的扁线电机,另一个电机则是量产成本比较便宜的圆线电机。帝豪L雷神HiX、星越L雷神HiX车型都是采用的这一套(1扁线电机+1圆线电机)的DHT装置。
秦DMi的混动系统中,DHT两个电机都是采用的扁线电机。
以上三方面的降本措施,对于各家起步较晚、正在技术追赶期的车企来说,是它们为了尽早推出车型而不得不采取的变通做法。
例如奇瑞、长城在DHT混动车型中搭载了双扁线电机,但是奇瑞搭载的是燃油平台普通发动机,长城则没有搭载满血版的混动专用发动机(热效率<40%);
广汽、东风、岚图在DHT混动车型中搭载了混动专用发动机(四缸),但是东风、岚图只搭载了双圆线电机,广汽则全是搭载的迷你电池(只量产了HEV,没有PHEV);
另外还有近期即将上市的五菱DHT混动车型,也是只搭载了双圆线电机,只量产了迷你电池的HEV。
【 在 james6 的大作中提到: 】
:
: 价格差不多,中配落地14左右,雷神15度,DMI18度点,雷神就是不能快充
--
修改:FHWYSH FROM 106.225.210.*
FROM 106.225.210.*
这是产业界的客观规律,如果企业在某一项技术领域起步较晚,处于追赶期,那么它在同层级技术的量产成本上必然会高于先行者,此时如果想尽早推出价位类似的产品,那么只能采取各种变通的方法。
但是更值得关注的是,它们已经走上了正确的方向。在中国汽车工业被欧美日韩燃油车企压制多年以后,国产车企终于开始在新能源这条换道超车的道路上认真地投入研发资源,从而可以全面打破欧美日韩燃油车企对中国进行技术锁喉的美梦。
只要其它国产车企能继续在这条道路上持续前行,那么就有希望逐渐接近BYD现在的技术量产效果,在电池、混动专用发动机、扁线电机这三方面逐渐实现平价量产,从而推出更完善的DHT混动车型,不但对合资燃油车保持“同价格下,油耗、平顺、动力更优”的显著优势,也能对合资混动车保持“同油耗下,价格更优”的显著优势,从而顺利占领中国乘用车市场的大部分份额。
【 在 chaodide 的大作中提到: 】
:
: 好贴。一句话,就是比亚迪太牛逼。其它车企只是做到外观像,内在的地方偷工减料了,而且很多是关键地方。
: 【 在 FHWYSH 的大作中提到: 】
: :
--
修改:FHWYSH FROM 106.225.210.*
FROM 106.225.210.*
对于合资车企来说——以丰田本田为例,它们的PHEV混动车型“不得不”比同规格燃油车型贵4万以上;
但是对于国产车企——以帝豪L雷神HiX和秦plus DMi为例,它们的PHEV混动车型与同规格燃油车型的差价则远小于4万。
帝豪L自动版燃油车型,整车综合功率是1.4T的动力水平;帝豪L雷神HiX车型,整车综合功率是2.0T的动力水平;这两个动力水平之间的差价可以自己折算;
秦自动版燃油车型,整车综合功率是1.5L的动力水平;秦plus DMi车型,整车综合功率是2.0T的动力水平;这两个动力水平之间的差价也可以自己折算;
帝豪L自动版燃油车型/秦自动版燃油车型,能耗灵活性比帝豪L雷神HiX车型/秦plus DMi车型要差一个层次(除了低油耗之外,还可以随时采用外接电力进一步降低使用成本),这两者之间的差价可以自己折算;
帝豪L自动版燃油车型/秦自动版燃油车型,平顺性比帝豪L雷神HiX车型/秦plus DMi车型要差一个层次,这两层驾驶体验之间的差价可以自己折算;
帝豪L自动版燃油车型/秦自动版燃油车型,NVH/静谧性比帝豪L雷神HiX车型/秦plus DMi车型要差一个层次,这两层驾驶体验之间的差价可以自己折算;
帝豪L燃油车型与帝豪L雷神HiX车型是同款车身平行移植,在车身方面没有差价;
秦、秦plus是两款不同的车身基础,秦plus比秦的车身更贵一个价位,所以在核算秦plus DMi与秦燃油车型之间的价格距离时,同样需要折算计入车身基础之间的差距;
帝豪L自动版燃油车型/秦自动版燃油车型,需要缴纳购置税/车船税;帝豪L雷神HiX车型/秦plus DMi车型,不需要缴纳购置税/车船税;购置税/车船税之间的差价可以自己折算;
将以上各项差距费用计入之后,帝豪L自动版燃油车型与帝豪L雷神HiX车型之间的差价,秦自动版燃油车型与秦plus DMi车型之间的差价,都是远小于4万。
那么这个“差价4万”的说法是如何流传的?
是某些合资车企的拥护者按照合资车企混动车型的定价水平而臆想出来的。
因为这些合资车企的PHEV混动车型比同规格燃油车型贵得超出4万,所以这些合资车企的拥护者们就故意忽略掉以上各项折价因素,臆想出一个中国车企“差价4万”的谎言并四处散播。
如果按照这些合资车企粉丝的做法,对合资车企的PHEV混动车型也故意忽略掉以上各项折价因素,那么推演结论是什么?
结论就是,丰田本田的PHEV混动车型比燃油车型贵出了8~10万。
最后再回到这些合资车企粉丝散播谎言的信仰源头,
为什么丰田本田的PHEV混动车型“不得不”比同规格燃油车型贵4万以上,PHEV车型的差价远高于中国车企?
一方面是由于这些合资车企对PHEV混动系统的成本控制能力低于中国车企,
另一方面则是由于这些合资车企在中国市场收割超额溢价的冲动远高于中国车企。
那么中国车企是否能在被故意忽略掉各项折价因素的情况下,生产出与同规格燃油车型“纸面平价”的混动车型呢?
当然可以,像日产尼桑一样采取全面降标配置的做法就行。
看一下日产尼桑是怎么“降标配置”的:
轩逸燃油自动版车型,整车综合功率是1.6L的动力水平,峰值功率90kw;
轩逸混动车型,采用迷你电池的HEV,发动机换成了1.2L,电机采用100kw型号,发动机峰值功率53kw,电机峰值功率100kw,由于采用增程式混动架构,发动机无法介入直驱车轮,
轩逸混动的整车综合功率只有:瞬时100kw、稳态<50kw,
也就是说,轩逸混动的整车动力水平(稳态)比轩逸燃油车型的1.6L更低(当然更远低于帝豪L雷神HiX/秦plus DMi等中国车企的PHEV混动车型)。
此外,轩逸混动车型由于是迷你电池的HEV,因此如同轩逸燃油车型,它需要继续缴纳购置税/车船税;
轩逸混动车型还无法像中国车企的PHEV车型一样通过外接充电继续降低使用成本。
如果秦plus DMi车型也采用日产尼桑在轩逸混动上实施的这套全面降标配置的做法,
那么秦plus DMi完全可以做到和燃油车型“纸面平价”。
但日产尼桑在这样一番降标配置操作之后,轩逸混动车型和轩逸燃油车型做到“纸面平价”了吗?
不出意外,当然没有。
不但没有,而且还实打实地上演了“差价4万”的真实闹剧:
轩逸燃油自动版车型,价格9.2万左右;
极低配置(与中国车企混动车型相比)的轩逸混动车型,价格却在13.1万左右。
这种闹剧,生动地阐释了为什么合资车企“不得不”在中国市场上一次又一次地索要4万、8万、10万的差价。
丰田、本田、日产尼桑等合资车企多年来已经习惯了“不得不”,但是中国车企现在已经“可以不”;
所以,丰田、本田、日产尼桑等合资车企在中国市场的份额也“不得不”逐渐交还给中国车企了。
【 在 wuhuadasha 的大作中提到: 】
:
: 帝豪混动比帝豪燃油车贵4万?
: 这差价得10万公里才能开回来?
: 【 在 FHWYSH 的大作中提到: 】
: : 帝豪L雷神HiX为了将整车售价控制在和秦DMi基本接近的价格区间,分别从电池、发动机、扁线电机这三个方面采取了降本措施:
--
修改:FHWYSH FROM 114.98.227.*
FROM 114.98.227.*
@nolonger,@i925XE, 举报 bluekakaxi 人身攻击。
【 在 bluekakaxi 的大作中提到: 】
:
: 这个id不是公认的屁股长嘴巴上已经臭大街了吗
: 【 在 yehorse 的大作中提到: 】
: :
--
修改:FHWYSH FROM 60.208.103.*
FROM 60.208.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