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正式上市一年半了,dmi还是一个对手都没有啊
竞品不给力,让比亚迪有恃无恐,长期来看这是坏事,会把车企惯坏的
竞争对手们还是应该给力一点
- 来自 水木社区APP v3.5.4
【 在 CMaverick 的大作中提到: 】
帝豪的混动已经用100KM续航去抢占秦PLUS和驱逐舰05dmi55KM续航的低配版本的市场了,就是指导价略高然后实际售
- 来自 水木社区APP v3.5.4
--
FROM 223.104.40.*
插混架构最好走的路,已经被比亚迪走了,而且已经用专利堵死了后来者的路。
我不太看好其他车企在插混领域的前景。
- 来自 水木社区APP v3.5.4
【 在 tgftgf163 的大作中提到: 】
国内其他车企第一代插混,竞争力确实跟比亚迪没法比,等第二代吧,即使比亚迪再出dmi 5.0,其他车企应该也会产生不小冲击
- 来自 水木社区APP v3.5.4
--
FROM 223.104.40.*
对于别人是新兴领域,对于比亚迪可不是,比亚迪从08年倒腾出F3DM开始,已经搞十几年了
- 来自 水木社区APP v3.5.4
【 在 tgftgf163 的大作中提到: 】
我不知道具体情况,但我知道,在一个新兴领域,一个公司很难完全锁住最优解,最优解的实现方式可以有很多个路径
- 来自 水木社区APP v3.5.4
--
FROM 223.72.40.*
你们应该用专利把所有单档直驱的插混技术架构给堵死的,如果堵不死,也应该尽量堵,能堵多少堵多少。
【 在 FHWYSH 的大作中提到: 】
DMi是“双电机串并联/混联DHT架构”这一条混动技术路线中,“动力单档传输”这一个子类型中的一个实现方式。
DMi专利家族没有将“双电机串并联/混联DHT架构”这一技术路线下的子类型全部锁死,也没有将“动力单档传输”这一个子类型下的其它实现路径全部锁死。
DMi混动技术的先行,只是给后来者增加了同路线模仿的难度,但它仍然是可以被模仿的。
DMi专利家族和刀片电池专利家族的本质区别在于,DMi专利只是关于高效混动拓扑结构的一种优选的工程实现路径,它保护的只是特定的路径,但不能保护终点的罗马城;刀片电池专利保护的是一种全新的电池拓扑结构本身,而这种全新的结构,之前其它电池企业无人认为能够做到、并且它们确实都没有能力做到;所以在这种行业技术水平下,当比亚迪首先研发出这种新结构并且能独家完成量产时,它申请的一整套专利家族才能顺利获得授权。
换句话说,刀片电池专利保护的是“罗马城”本身,通往罗马城的所有模仿路径都被封堵了;而DMi专利保护的只是比亚迪在混动系统中采用的特定的机电耦合模式、齿轮/传动组合模式,只要想模仿,那么就存在着成百上千种潜在的模仿路径:
例如将某个齿轮的类型调换一下、或者将齿轮组的空间位置调整一下、或者将拓扑结构中某个节点等价变换成不同子型的零部件等等。
这些模仿路径都是没有被封堵的,也是后来者可以采用的。
所以在DMi之后,逐渐步入量产的东风马赫混动(岚图岚海混动)、五菱DHT混动、吉利雷神DHT1也是采用与DMi相同的“动力单档传输”类型的双电机串并联/混联DHT架构,并且各自为其实现路径申请了专利。
奇瑞鲲鹏ETi、长城柠檬DHT、广汽矩浪GMC2.0、吉利雷神DHT3、上汽EDU3.0(在研未量产)虽然采用的是“动力多档传输”类型的双电机串并联/混联DHT架构,但是它们同时也申请了多份“动力单档传输”类型的双电机串并联/混联DHT架构的专利文件。
同样地,虽然比亚迪DMi是“动力单档传输”类型的双电机串并联/混联DHT架构,但是比亚迪同时也拥有多份“动力多档传输”类型的双电机串并联/混联DHT架构的专利文件,并且具备成熟的量产能力,也会在合适的场景下选用这种类型的DHT混动专利进行产业化。
【 在 kaka2w 的大作中提到: 】
:
: 对于别人是新兴领域,对于比亚迪可不是,比亚迪从08年倒腾出F3DM开始,已经搞十几年了
:
: - 来自 水木社区APP v3.5.4
:
--
修改:FHWYSH FROM 36.35.119.*
FROM 183.244.232.*
这才是格局大、有担当的民族企业应有态度和表现,给你们点赞。
一个企业一旦开始当专利流氓,那就离嗝屁不远了。
【 在 FHWYSH 的大作中提到: 】
: 这种做法意味着至少要封堵几百种可能的分支路径,但这样做没有必要。
: 比亚迪从2003年开始投入混动技术研发,到2008年量产世界首款P1+P3拓扑结构的混动车型(比亚迪DM1.0)——本田采用相同类型P1+P3拓扑结构的iMMD混动车型则直到2013年才量产面市,再到2021年量产DM4.0(DMi)混动车型,在这18年的时间中,如果想封堵的话,BYD当然能将几百上千种可能的模仿路径全部都申请专利保护,但这对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整体发展并没有好处——那些没有产业化实体、没有量产能力的“专利流氓”一般都盛行于欧美国家,但这种思维却不受中国企业欢迎。
: BYD在新能源技术自主研发的道路上坚持这么多年,就是希望像现在一样,各家国产车企都能摆脱欧美日韩企业的压制,通过中国车企的自主技术产品将合资车企赶下神坛,并且将中国市场的份额从它们手中正面夺取回来。所以在混动技术领域中,BYD只是对一小部分最重要的工程路径申请专利保护,其它潜在的模仿路径则留出了开放空间,以让众多车企都有参与的可能。
: ...................
--
FROM 183.244.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