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美国新能源车补贴法案正式落地,新能源渗透率50%时开始退坡
美国时间8月16日,《2022年通胀削减法案》正式走完美国政府审批流程,签字生效,2023年1月1日开始实施。该法案中包含对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购置补贴项目以及对“美国制造”新能源产业链的多项财政刺激政策。
1.对新能源汽车(EV+PHEV)的购置补贴项目为:
⑴购买新车时,随着车价增长最高可获得7500美元补贴;(轿车售价不超过5.5万美元,SUV、皮卡售价不超过8万美元)
购买二手车时,随着车价增长最高可获得4000美元补贴。
⑵新能源汽车补贴退坡的触发条件为:
新能源汽车的渗透率达到50%。(取消老版补贴政策中的20万辆销量上限,改为整体渗透率设限)
⑶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的持续时间:
老版补贴政策在2023年1月到期;新版补贴政策将其延长10年至2032年底到期。
2.对“美国制造”电动车产业链的财政刺激政策:
⑴只有“美国制造”的电池及新能源车,才能获取到第1项购置补贴:
一款新能源汽车如果想获取到第1项购置补贴,必须满足以下几个条件:
①整车必须在北美组装;
②电池原材料、关键矿物必须来自美国或与美国有自由贸易协定(FTA)的国家;(美国与中国没有签署FTA协定,或者说,美国一直将中国排除在FTA谈判之外)
③电池生产和组装的关键环节必须在北美完成。
简单地说,“电池产自外国(对美国而言的外国)”、“电池原料产自异国(对美国FTA联盟而言的异国)”或者“整车产自外国(对美国而言的外国)”的新能源汽车,都不能获得补贴。
⑵对“美国制造”的电池及新能源车工厂提供财政补贴及国家贷款:
①发放20亿美元的现金补贴,支持美国汽车工厂将燃油车产线改造成新能源车产线;
②提供200亿美元的扶持贷款,支持美国车企新建电池工厂及新能源车工厂。
美国这一次的新能源车补贴法案,其扶持强度远高于中国的补贴政策,排外程度也远强于欧洲、日本、中国等主要经济体。
美国政策不但退坡的渗透率节点远远晚于中国的退坡节点(中国政策在未到15%渗透率时就开始退坡,美国政策直到50%渗透率才会开始退坡),其持续时间也更长,一版政策的生效期就长达10年。
美国这次补贴法案发出的一个明显信号是,美国在新能源车产业领域将与中国完全脱钩,并将中国排除在美国的新能源产业链之外。
--
修改:FHWYSH FROM 123.138.202.*
FROM 123.138.202.*
这确实不可怕,只是将美国在经济领域围堵中国的方针又向前演化了一步。
美国之前颁布的《芯片与科技法案》,是以美国国家安全受到威胁为借口,对中国的芯片产业进行封锁;现在颁布的新能源补贴法案,则已经不再寻找任何借口,仅仅因为中国在新能源产业链中的优势太大,就对中国进行封锁。
换句话说,这次法案进一步体现了美国的真实想法:只要是会被中国在美国市场赚走大笔利润的重要产业,就要(联合其盟国)对中国进行封锁。
无论是从短期还是长期来说,这次法案对中国新能源企业都是有影响的——包括车企以及供应链企业。
对于新能源车企来说,美国乘用车市场基本关闭大门;
对于供应链企业例如宁德、国轩、孚能、蜂巢、中航、亿纬等公司,它们的大客户——宝马、奔驰、大众、丰田、本田、PSA、FCA福特、通用等欧美日车企——无法再在美国市场销售搭载其电池的车型,这也会减少相当一部分订单。
如果美国像芯片法案采取的手段一样,继续鼓动欧洲也实施类似的政策,那么这些中国供应链企业将失去大部分订单。
: 【 在 Icanread 的大作中提到: 】
:
: 把中国排除在美国产业链以外没啥可怕的、中国企业本来也赚不到这份钱
: 【 在 FHWYSH 的大作中提到: 】
: :
: :
--
修改:FHWYSH FROM 123.138.202.*
FROM 123.138.202.*
如果欧洲不跟进美国的政策,那么在匈牙利建的工厂,可以向欧洲日本车企在欧洲市场销售的车型供货,但是无法向欧洲日本车企在美国市场销售的车型供货。
【 在 catherineyun 的大作中提到: 】
:
: 改匈牙利设厂了,投资509亿rmb……
:
: 【 在 layne (ll) 的大作中提到: 】
: :
--
FROM 60.208.103.*
不只是要在美国建厂生产,电池的关键材料也不能来自中国,也就是说,在电池产业链中利润占比较高的那一些环节,都不能来自中国企业。
如果一家中国电池企业为了将产品卖给在美国市场销售的车型,每一点都满足了美国的要求,那就意味着在它们在美国建的工厂只能赚附加值最低的加工费,其它大部分高附加值的利润都被圈进了美国及其FTA联盟成员国手中。
:【 在 layne 的大作中提到: 】
:
: 宁德赴美设厂
--
修改:FHWYSH FROM 60.208.103.*
FROM 60.208.103.*
虽然美国新能源车市场的规模现在比较小,但这只是因为它的新能源渗透率比较低。按照新版补贴法案的最低目标,当美国的新能源渗透率达到50%左右时,它仍然会处于全球第二或者第三的市场规模。
新版补贴法案是对老版奥巴马法案(2023年1月到期)的强化升级,一方面大幅增加财政补贴与扶持,将补贴力度直接延长10年,增强了美国车企参与新能源市场的信心预期,另一方面将中国企业排除在美国市场之外,通过政府壁垒为美国车企建立10年的温室环境。所以美国市场的新能源渗透率可能会比奥巴马法案期间的增长速度明显加快。
【 在 kaka2w 的大作中提到: 】
:
: 丑国地广人稀,而且高速限速比较高,不适合纯电车,更适合插混车
: 丑国车辆市场小,咱还是要好好发展和壮大自己,把自己变成绝对的世界汽车第一市场
--
修改:FHWYSH FROM 60.208.103.*
FROM 60.208.103.*
汽车工业现在是“美国制造”计划的核心支柱,奥巴马补贴法案已经持续了多年,但是美国新能源渗透率仍然较低,所以才继续加码推出了新版法案。新版法案就是一手胡萝卜(给美国车企的),一手大棒(给中国的),催着美国汽车产业链转型新能源。
对美国政府来说,它们不担心补贴太高,而更担心汽车产业空心化使“美国制造”变成泡影。
【 在 zhenniub 的大作中提到: 】
:
: 我觉得拿补贴玩这个能把美国生生拖垮了。。。
: 【 在 FHWYSH 的大作中提到: 】
: :
--
FROM 60.208.103.*
关于贸易壁垒的严密程度,美国基本可以排在全球第一的位置。
中国政府如果对出口美国的车辆给出这种形式的补贴,直接会触发美国的反倾销制裁条款。
【 在 qko 的大作中提到: 】
:
: 这简单,出口美国的车中国补贴7500美元
:
: 【 在 FHWYSH 的大作中提到: 】
: :
--
FROM 60.208.103.*
从去年开始,美国已经加强了对南美、澳洲地区锂矿资源输出流向的干涉,所以中国电池企业逐渐在国内的锂矿产区建立了一系列采矿及锂化工链条,以确保在锂矿被卡脖子的情况下仍然能正常供应中国的新能源车生产需求。宁德时代、比亚迪、国轩、蜂巢、亿纬等企业在国内几大矿区建设的锂矿锂化工企业,建成之后合计产能可以供应1000万辆以上新能源车的需求。
【 在 yanzhengma89 的大作中提到: 】
:
: 不能进入美国市场,其实还不能算是一件很严重的事,毕竟国内市场就足够大。看来美国很快就要加入抢锂大战了,锂资源,南美三国和澳大利亚等与我国关系不太好的国家占全世界储量的近80%,目前我国锂资源进口依赖度约70%,其中约50%来源于澳大利亚。毫无疑问,锂资源是很容易被卡脖子的。
--
FROM 60.208.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