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一起刀片电池因撞击受潮起火事故的调查
https://m.mysmth.net/article/GreenAuto/1072123电池包没按功能安全要求进行设计
【 在 redpacman 的大作中提到: 】
: 这个我确实看到了
: 但消防的结论说不是刀片电池自燃引起,只是说他不是在底盘部件未受损的情况下,电池自燃,而是底盘部件受损情况下,电池热失控起火
:
: 所以
: 结合上下语境 我还是认为这种 护板受损后 进水导致缺乏绝缘系统的电池热失控 造成的燃烧 应该属于设计安全冗余不足导致的
: ..................
发自「今日水木 on PDHM00」
--
FROM 223.104.39.*
大哥,你都承认设计缺陷了?这可是全都要召回的,你懂么
【 在 west 的大作中提到: 】
: 对,是设计缺陷,但不是自燃,这个很明确
: --
发自「今日水木 on PDHM00」
--
FROM 223.104.39.*
你家刀片电池底部防护和特斯拉差不多,基本属于末等生,还拿国标在这吹,跟奥特能平台比差多少你心里没点数么?绝缘报警都有好几天了,比亚迪一点反应没有,什么安全机制啊?完全可以避免的事件
【 在 FHWYSH 的大作中提到: 】
: 这种损坏情况与“小沟、小坎、碎石子路”都没有关系,而是冲击力度非常大的底部撞击才会造成的结果(显著高于行业标准中的电池底部碰撞工况冲击力度)。
:
: 目前,中国的GB国标中尚未将电池底部撞击试验列入强制认证工况,但是中国的行业规范中有电池底部撞击试验条目,各家大型车企也都将电池底部撞击试验
: ..................
发自「今日水木 on PDHM00」
--
FROM 223.104.39.*
是啊,你这段话说白了比亚迪就没有按功能安全进行设计,你们是按ASIL哪个等级做的设计?可以在系统检测到异常的任何阶段做出正确反应而阻止自燃事件发生的。另外假如发生在海豹上,又是如何阻止燃烧进入乘员舱的,别告诉我只是通过一层隔热材料和铝板
【 在 FHWYSH 的大作中提到: 】
: 各家车企都是将电池包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密封处理,电池包内部的零部件虽然也会进行绝缘、防水、防凝聚处理,接插件都是采用防水插件,但是由于高低压部件及连接点繁多,尤其是汇流排(铜排/铝排)、正负极连接端子等部位,这些地方是无法按照IP67/IP68进行防泡水处理的。
:
: 简单地说,所有车企都只
: ..................
发自「今日水木 on PDHM00」
--
FROM 175.191.96.*
FH那家伙都不敢说话了,我问刀片电池是按什么功能安全级别设计的核心问题时屁都不敢放了,单点故障发生系统直接嗝屁了
【 在 west 的大作中提到: 】
: FHWYSH大拿说的对,电池外壳破裂可能是无法避免的,如果骑到尖石头上,多厚的装甲都没用,所以最好的解决办法是车机判断电池外壳破裂后,及时锁电,禁止启动,提示车主底盘破损送修。
: --
发自「今日水木 on PDHM00」
--
FROM 117.136.38.*
这家伙也是绝了,发出来一套一套的啥领域的内容都有,他这在比亚迪属于什么职位?知识科普型水军主任?
【 在 cyshero 的大作中提到: 】
: 你这个问题超纲了,资料里没有
: --
发自「今日水木 on PDHM00」
--
FROM 117.136.38.*
有意思,我不扣你帽子你还在装死,是不是设计缺陷?是不是功能安全考虑缺失?要是是你就出来承认,那么多BYD车主等着呢,承认就要召回,我说的是实话,比起车主,我号封几天算什么
【 在 FHWYSH 的大作中提到: 】
: @nolonger ,@i925XE , 举报 CC2CC 的扣帽子行为。
: --
发自「今日水木 on PDHM00」
--
FROM 117.136.38.*
这种各种参数监控都是家家的常规操作,还有测电池内阻的,他说的压力测试是电芯烧起来一瞬间,电池包内的压力瞬间升高,要报警,加快水路冷却,把热失控电芯热量带走,防止把旁边的引燃,电池包都会有的,比亚迪是刀片是刀刃部分和水冷板接触,接触面小,而且电芯与电芯之间没有隔热的措施,这是缺点
【 在 west 的大作中提到: 】
: byd这个就挺好,有阻抗监控,短路报警,你把他当成自燃风险报警就好了
: --
发自「今日水木 on PDHM00」
--
修改:CC2CC FROM 175.191.96.*
FROM 175.191.96.*
这个对我来说超纲了,有链接么,我研究研究
【 在 hsv 的大作中提到: 】
: 哈哈,刀片电池两隔膜等价于三节串联、均衡电路无法对一个起作用,过充、尿崩风险阁下意见如何?
: --
发自「今日水木 on PDHM00」
--
FROM 117.13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