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0度气温,标续my高速续航
有图有真相,麻烦问下,如果折算成NEDC是多少达成率?
【 在 elfstone 的大作中提到: 】
: 疫情政策放开,春节终于可以返乡。提前测试了一下高速续航。
: 气温-1~1℃,单人,自动空调21~22度,地面车位冷车启动。
: 区段2+区段3是高速,中间因为一次堵停而重新分段。总体而言,60度lfp,70%里程/续航达成率@98kph。个人感觉还行吧,感谢国家电网,可以勉强回家。
:
: [upload][/upload]
: [upload][/upload]
: [upload][/upload]
: --
: \[upload=2\]\[/upload\]\[upload=3\]\[/upload\]
--
FROM 120.245.70.*
因为大家说的5折6折,都是NEDC基准折算的。
那你估计这么跑下去能实际跑多少公里没电?
y标续的nedc我记得是525km
【 在 elfstone 的大作中提到: 】
: 这个还真没看,只记的车机续航
: --
--
修改:wangdass8 FROM 120.245.70.*
FROM 120.245.70.*
304/525也有57%呢,从这个高速数据还是可以的。
【 在 elfstone 的大作中提到: 】
:
: 如果续航显示线性的话,424*72%≈304km。大概如此吧
: --
:
--
FROM 120.245.70.*
只要真实就行。其他的没所谓。
【 在 zhangxy11 的大作中提到: 】
: 特斯拉CLTC是545,这样看冬天打折是0.55折
:
: 发自「今日水木 on Android」
: --
--
FROM 120.245.70.*
首先要否认你一点,这压根和国内媒体没关系。你上来就剑指国内媒体,冠以“忽悠”的定义,这让我对你的基础立场和基础知识存疑,可以的话请你说说看,
你是如何看待国外的媒体和国内的媒体?
又是如何定义国内就忽悠,话外音国外就真实?
然后回答你。
从15年开始玩电车到现在,看过太多媒体,商家,个人,车企在电耗上的小手段。
算这个数据实际上是在看总对总数据,这种衡量方法可以更贴近一辆车在当前季节,所有耗电项目落实到日常用车之后的综合实际成绩。
夏天有整个满电循环带空调制冷的总数据。
冬天有每天冷车启动带制热用车的总数据。
比如现在很多车企都有提前热车或者哨兵功能,车上的剩余电量实打实的用掉了,却不计入当前小计里程电耗里。
而总对总的这种衡量方式,因为拉长了数据统计时间(整个循环),扩大数据统计范围,同时有限但有效降低人为因素影响的可能性。
把最终的真实数据体现出来,比起秀单次行程,或者脱离实际夸赞单独某几项技术,更能还原贴近真实的用车体验,这个算法对媒体对投资人对利益关联者都不友好,因为这失去了吸引人眼球,制造购买欲望的爆点。
但这对真实消费者有意义。
【 在 GeneralMilk 的大作中提到: 】
:
: 我其实挺好奇的,为啥这么在意几折?这个数据单独看有啥意义?被国内媒体带节奏了吧。唯一有意义的数据是:1\. 电池大小,2. 各种工况下的效率(wh/km)
: 打折厉害的车也许是理想工况下效率贼高,也许是非理想工况下效率更低,根本没有确定的结论。所以为啥不比点实实在在的数据?
: --
:
--
FROM 120.245.70.*
首先,是你向我发出的提问中明显夹带出了立场偏向的词汇,而不是我。
我也有问题,我捕捉到了这点并向你提了相关的问题。
然而你上来就给我扣民族大旗的帽子,然后自称有媒体渠道,试图通过树立权威拉自己踩我。
你说我回答的不是你问的,是你不打算理解还是我没说明白?
从你的逻辑出发。
你的观点像聚焦一个运动员的竞技成绩,设定场景收集数据并拿来宣传,这是标准的营销角度。消费者看了这样的数据被吸引后购买,并没问题。
但这是片面的,这种数据存在日常使用中的盲区,再牛逼的运动员也要回归生活。
这就是我说的,满电电量不变,
你单程单次特定场景数据再好看或者再难看,也还是要结合季节,用车主题,驾驶习惯,哨兵,过夜掉电,提前热车等多种情景,经过满电后5到7天日常的数据沉淀将数据平缓化,得出来的才是更能贴近买到手真实的车。
诚然这数据也不能拿来下定论一款车的优良中差,我没说过你那个数据是错的,我这个是对的,就像你支持的那种数据一样有不可控因素和数据不全面一样。
但这是媒体上看不到却在版上对实际观望者有意义的多样化数据。
所有人都知道新能源车的续航表现受很多种数据影响,可以说无论谁给出的基本上都是片面数据,但不能因此只肯定自己支持的,要否认别的。通过不同角度的数据才能描绘出一款车真实的能力表现,这才是各种统计方法都有其价值的原因。
【 在 GeneralMilk 的大作中提到: 】
: 你这民族大旗拉的真好,是不是不拉这大旗就没信心辩论了?我提国内媒体是因为对这个指标的看重程度跟国内媒体有极大的相关性,以致本版上一堆人看到相同的数据得到相反的结论(瑞典冬测数据)。我看待国内外媒体先不说立场,就说对媒体的获取的便捷度和广度,都不是你能比的,不知道你哪来的信心跟我谈这个,以至于还问出“ 又是如何定义国内就忽悠,话外音国外就真实?”这种幼稚问题。如果到现在还搞不清楚不管任何媒体,国内国外,都在根据自己屁股的位置对自己的听众进行忽悠的话,那真是个傻白甜。
:
: 然后你后面解释了这么多,根本就没回答我的问题,这个比例作为一个单一指标根本没意义,不如拿到各种工况下的效率再加上电池电量实在。有没有预热这个也算不同工况啊,同样情况下比不就完了。
: 另外你的逻辑也很奇怪,没有预热能力的电车就是先天不足啊,难道还要照顾它而在测试中阉割其他电车的能力吗?预热显然是在有电源的场景下能给用户带来极大体验提升的,我作为有能力插电预热的用户,当然要看这种场景下的对比了。没有条件预热的用户,可以专门去看冷车启动的评测,但没理由说只有冷车启动的测试才是对用户有用的。提哨兵就更不知道是哪一出了,想用功能还不想花电钱?而且说的像这个功能偷偷摸摸打开热车关不掉似的。关掉就是了,特斯拉一样是冷电池启动。
: --
--
FROM 120.245.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