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智能驾驶最好的小鹏不行了
智驾小鹏何德何能敢称最好?
【 在 dawei78 的大作中提到: 】
: 最垃圾的比亚迪大卖
: 是不是说明不重要
: 发自「今日水木 on M2102K1C」
--
FROM 58.33.43.*
起码保时捷已经很多工薪阶层能买了……
慢慢的都会分化,要么死掉要么普及
【 在 qiangsir 的大作中提到: 】
: 理想小鹏蔚来工薪阶层可以买,
: 法拉利宾利劳斯莱斯是工薪阶层能买的吗?
--
FROM 58.33.43.*
安全性不是最重要的。
这跟吃饭一样,自己买自己做最安全,餐馆其次,外卖最不安全,揭开盖子吐口痰太容易了
但是社会的发展就是外卖越来越多,自己做饭越来越少
【 在 i925XE 的大作中提到: 】
: 一言以蔽之,L2.999999永远是L2,永远不能把司机从驾驶的负担上解放出来
: L2.X的NOA越表现得像个正常司机,越容易麻痹司机本人,也就越容易把需要对操纵L2车辆最终负责的司机给坑进去,因为在L2.X犯傻的时候司机必须在0s内接管车辆。
: :
--
FROM 58.33.43.*
现在都是车厂自己在花钱训练,没敢大规模直接上
还有海量bug,但是肯定会慢慢解决的,智驾方向上已经很明朗了不会错了
【 在 i925XE 的大作中提到: 】
: 人工智障在99.9%的场合里再像人,剩下那0.1%的长尾场景里犯的错误也是比新手司机还要离谱的。L2.99的司机都是花自己的钱充当车厂的安全员和训练师。
--
FROM 58.33.43.*
智驾现在的问题不在于技术上,肯定都能慢慢解决的没有无法逾越的障碍。
智驾的问题在于商业上,前期投资大、持续投资大、研发周期长、不确定性大,而且伴随整车开发全过程,所以整车厂只用自己旗下团队的智驾方案,不到万不得已不会对外定点。这就导致一方面大量的重复建设,互相还保密没有交流不能共同发展;另一方面辛苦做出来的东西只能给自己母公司在研的一两个车型用,价格被卡的死死的永远赚不到钱。这个问题现在观察是无解的,只有某个团队在母公司或者国家支持下做成一统江湖的地位,像博世这种,才可能破局。
--
FROM 58.33.43.*
不是产能问题,是研究院工程能力跟不上。传统外企整车开发要39个月,中国整车企业整车开发是26个月,byd以及新势力都更激进,可以杀进20个月。可再怎么激进,加上预研加上发售和交付时间差,两年整的研发是逃不了的。
也就是说,byd2022年爆发,意味着2020年就铺开了这么多项目立项、定点、公告、工程制造、测试……而这只是成功发售的车型,它一定还同时在研相当数量甚至更多的开发中车型,意味着它的工程团队还要多一倍。这种人力、财力、物力、组织能力,才是企业立身之本。
【 在 Berater 的大作中提到: 】
: 还真不是什么外面的势。根本原因是产能大小和产品(性价比超高)的数量。
: 2021年没那么多产能也没几款产品,所以卖不了多少;2022年有了高产能和超过十款产品(绝大多数都是高性价比),所以就能卖这么多。说白了,3YC的绝大多数车型,就是产量等于销量,产多少就能卖多少,这就是无可争辩的事实。别说是长城吉利了,就是过去几十年长期霸榜的大众丰田也从未做到过"产量等于销量"这一点。
: 3YC在2023年产量肯定超过300万辆,所以2023年的销量也必定高于300万辆(单车均价有望继续提高至18万元+),这是几乎所有业内人士和主流投资机构的共同预测。(当然你如果非要说业内人士和投资机构都不对,也是你的自由)
: ...................
--
FROM 58.33.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