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2022款奥迪Q4 etron低配已经降到23.88万了
光靠情怀和立场是没法让一个产业真的崛起的,核心的东西是产品
我没说国产不行,我自己俩国产,我的意见是国产的和合资的,目前没有形成足够的壁垒,别人赶上来没那么难,或者说有些方面国产甚至还有落后的
降价清库存这种事情,国产今年也不会少,我不是推荐这个车,我只客观告知大家这个价格,更没有贩卖观点
我是觉得有些人还是挺有趣的,买个车也要给别人精神压力,动不动就上纲上线,欧洲人放开允许比亚迪蔚来小鹏在欧洲卖,为什么国内消费者买个合资车还要被道德审查?这车还是在沈阳产线上中国工人一点点组装的
【 在 mlong 的大作中提到: 】
: 再多说一句 今年这些BBA大概率还要降价清库存 那些听了你的观点付诸实际行动的客户 恐怕也会心理失衡吧
: :不是所有事情都可以类比的,拿诺基亚和vivo来跟目前BBA国产的对比逻辑上全是漏洞。:奥迪的电车价值为0并不是你这种层面
: - 来自 水木社区APP v3.5.7
--
FROM 223.70.188.*
非也非也,国产车崛起靠的是性价比,广大农村消费者才不管你牌子是奔驰还是五菱,需要的是几万块钱的能拉砖也能拉人的车,如果奔驰能造这种车他们估计更愿意买,国产崛起有情怀因素,但并不是主要因素,甚至算不上重要因素,如果觉得能靠情怀就支撑产业的话,我觉得你太侮辱国产汽车行业人员了。
另外,不管你同不同意,国产车的崛起离不开合资车这二十多年并行的学习经验,这个世界不能非黑即白,你的思考逻辑不能太简单,如果全世界都讲情怀,也没必要搞什么全球市场了。
国产车在油车年代一直被压制,但在新能源的时代能崛起,是因为天时地利人和,全球低碳导向+国家产业扶持+品牌自主创新+市场广袤容量,这些因素缺一不可,我2016年就买了比亚迪的第一代电车,24万的e5,国家补贴了12.5万,这构成我买它的主要动机,因为我觉得值,爱国情怀能满足也挺好,但如果我当时有足够多的钱,我可能会买model s,作为微观层面的消费者,真的没必要加那么多道德buff,那也是自主品牌发展的掣肘,这也是为什么我极度讨厌在汽车产业搞饭圈化。国产和合资,都是合法纳税,由中国产线工人组装的,比亚迪工人要养家,奥迪产线的中国工人一样要养家。
【 在 mlong 的大作中提到: 】
: 十几年前国产车什么质量水平大家不是不清楚 从产品力角度 面对合资毫无胜算
: 还不是靠情怀支撑 换来之不易的销量 然后攒一点研发经费 慢慢起飞的
: 照你说 不考虑情怀 国产就活该倒闭 合资一直高高在上 一直不用降价
: ...................
--
FROM 223.70.188.*
买这车的人自己做自己的决择就行,只要车企不倒闭,销量大小什么的我们关心干啥
我也不会买这车,因为我有更喜欢的别的车,但我觉得这个价位买这车的人还是非常好理解的
【 在 mlong 的大作中提到: 】
: 做个小预测 etron这款车不管怎么吹 销量绝对是小众 后面维护成本绝对高的发指
: :光靠情怀和立场是没法让一个产业真的崛起的,核心的东西是产品:我没说国产不行,我自己俩国产,我的意见是国产的和合资的,目前
: - 来自 水木社区APP v3.5.7
--
FROM 223.70.188.*
哥们你这是正话反说还是?
说到国产和合资汽车从业人员的薪资差异我可就不困了
【 在 XC90 的大作中提到: 】
: 就会盯着生产线工人,比亚迪和奥迪给国人提供高薪岗位的巨大差异故意视而不见是吧?
:
--
FROM 114.246.33.*
我觉得没啥区别,大城市一样看牌子
我开比亚迪e5去威斯丁接人,所有人都避之不及的样子可是历历在目
我估摸着同配置的车如果挂着蓝天白云或者四个圈应该门童多少还是会主动接个行李啥的
【 在 lacrover 的大作中提到: 】
: 中国的实际情况是越农村越看面子,越到大城市,车占资产比例太低了,反而会更关心实用性。
--
FROM 114.246.33.*
你这全是漏洞,就不要辩论了,基本避开了所有事实.
1.国产新能源领军企业BYD没有花过哪怕一分钱在补能体系上,并不影响人家一个月十几万的销量,我不知道这个壁垒从何而来?小鹏蔚来大力造桩和换电站,车主服务有一说一是真不错,但目前被重资产拖累够呛,生存怀疑论喧嚣尘上,可见国内新能源车企在补能这块本身就是劣币驱除良币。另外,你忽略了一些基本事实,比如大众旗下是有不错的自建补能体系的,我就常年开我的e5在开迈斯充电,每个充电位都带地桩,体验非常好。
2.车辆定价本身就是一种经营策略,BBA十几万的低端车多的是,但并不影响x5x7q7s级这些产品形象,当前国内这个厮杀的状况,你说的这种压力蔚来不比BBA小。
【 在 lacrover 的大作中提到: 】
: 你确实不懂汽车市场,壁垒是明显存在的,bba没有自己自建的补能体系,这在新能源行业就是天然壁垒,另外一个壁垒是bba的油车价格,传统大厂不敢随意降低新能源车的价格,怕的就是影响自己的品牌形象,导致自己电车卖不出去,还丢了油车市场,这是传统车企必然被淘汰的根本原因。
--
FROM 114.246.33.*
这车30万的时候如果有人维护它我一定说他吹
但当它只卖23万的时候,我觉得说吹这车就不合适了
因为这个价位的它已经符合它的综合素质了
没有不合适的车,只有不合适的价格
【 在 bigmealie 的大作中提到: 】
: 真是啥车都有人吹啊
--
FROM 114.246.33.*
你差不多得了,你说技术、配置、产品力什么的也就算了,国内车企最经不起说的就是员工薪酬。
特别是榜首的这家,2021年员工平均薪酬只有11万,这是包括所有产线、研发、管理以及船夫自己在内的所有员工在内的平均薪酬,而那一年船夫自己拿了500多万。2021年合资车企员工平均薪酬是17万,你怎么找角度,在这方面你都圆不回来。
你要说核心研发岗位待遇,知乎上3yc家研发人员吐槽的帖子不少,可以自己去看看真实状况。
国产形势好,值得大肆宣传鼓励,那是技术发展和产销角度而言的,从对员工厚道与否的角度讲,真的是大短版。
你这个情况如果在我以前高中和大学的辩论队,是会被当做卧底的存在。
【 在 XC90 的大作中提到: 】
: 呼唤理解力
我说的是高薪岗位数的差异,不是薪资的差异
就算合资企业薪水绝对数目高,岗位有几个呀?
鬼子能把核心研发...
--
FROM 223.104.41.*
1.8一度我觉得也还行,偶尔还给个充值满减红包啥的
【 在 tedxyz 的大作中提到: 】
: 开迈斯的价格很贵
【 在 ariddletome 的大作中提到: 】
: 你这全是漏洞,就不要辩论了,基本避开了所有事...
--
FROM 223.104.41.*
按照你的逻辑
你觉得途昂降价会影响途锐销量么?
【 在 XC90 的大作中提到: 】
: 2.你的才有漏洞
bba十几万的低端车本来定位就低,一般也要小不少
他们的电车如果比自家同尺寸的油车便宜很多的话绝对...
--
FROM 223.104.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