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氢能源车在消费者端没有竞争力
我就是搞氢能的,行业内普遍看法也是如此。氢不大可能成为汽油替代品,但最有可能成为柴油的替代品。
氢适合高耗能的交通领域例如重卡工程机械和轮船,未来最大的市场还是在储能和工业燃烧。
【 在 okawaru 的大作中提到: 】
: 如果拿电车,氢车,油车比较
: 燃料成本电车最低,然后是氢车,油车
: 造车成本,最低的是油车,然后是电车,氢车不光要有电车的一套东西,还要加上氢电转换的成本
: ...................
--
FROM 27.45.236.*
2015年大众排放门后已经退出江湖了
【 在 Sirehowling 的大作中提到: 】
: 记得欧美好多柴油乘用车
--
FROM 27.45.236.*
应该是之前售出的,2015年后新售出乘用车柴油比例很低了
【 在 Sirehowling 的大作中提到: 】
: 没有吧,我看还是占到30%的份额
--
FROM 27.45.236.*
长距离输氢看来是要以管道为主了
车载储氢从实践的结果来看,还是液氢
船载和工业用氢,是用氨现场裂解
【 在 Simu1ink 的大作中提到: 】
: 如何低成本存储氢、输送氢?
: 我就是搞氢能的,行业内普遍看法也是如此。氢不大可能成为汽油替代品,但最有可能成为柴油的替代品。
: 氢适合高耗能的交通领域例如重卡工程机械和轮船,未来最大的市场还是在储能和工业燃烧。
: ...................
--
FROM 27.45.236.*
船载氢看来不现实,如果用氨作燃料携氢能力能满足需要
大船上氨裂解装置完全可以布置得下来
当然了,这一切都是探索的方向,具体还要通过试点工程来验证
【 在 Simu1ink 的大作中提到: 】
: 工艺用氢,那是没替代方案
: 能源用氢,裂解就是多此一举了
: 长距离输氢看来是要以管道为主了
: ...................
--
FROM 27.45.236.*
合成氨是放热反应,裂解是吸热反应,然而反应热不多
从能量利用效率来看是不划算,可是移动设备还是要考虑载氢量的
【 在 Simu1ink 的大作中提到: 】
: 多此一举
: 合成氨非常消耗能量
: 船载氢看来不现实,如果用氨作燃料携氢能力能满足需要
: ...................
--
FROM 27.45.236.*
必然的,双碳政策么
从长远来看,氢氨燃料价格会远低于汽柴油价格,毕竟前者是制造能力约束的能源,后者是资源禀赋约束的能源。
【 在 Simu1ink 的大作中提到: 】
: 这又不如汽油柴油了
: 合成氨是放热反应,裂解是吸热反应,然而反应热不多
: 从能量利用效率来看是不划算,可是移动设备还是要考虑载氢量的
: ...................
--
FROM 27.45.236.*
船,用动力电池不现实
【 在 Simu1ink 的大作中提到: 】
: 那不如直接用电
:
--
FROM 27.45.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