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增程车还是有提升空间的
直面热效率最高的内燃机,几乎都是阿特金森或者米勒。丰田的、马自达和byd的都是如此。但是阿特金森和米勒也有一个明显的缺点,噪音和震动较大,nvh会差一些。热效率或者说节油,不是设计一辆车的唯一目标,很多用户实际是不愿意牺牲nvh去换那百公里一个半个油的。
【 在 freshcool 的大作中提到: 】
: 发动机燃效肯定有不小提升空间啊
: 以理想为例,它现在的发动机燃效就不是很高
: 电机效率肯定也有提升空间
: ...................
--
FROM 117.14.14.*
省油并非技术的唯一维度。油车时代,很多人喜欢六缸八缸的平顺和安静,但六缸八缸并不省油。
同理,增城时代,为了更好的nvh很更好的动力表现,使用纸面上的极限热效率不那么高的涡轮增程器,在很多时候是更合适的选择。比亚迪的骁云1.5NA宣称热效率43%,骁云1.5T的热效率40%,但是作为一个增程器,骁云1.5T更合格。不仅因为NVH问题,更因为爆出ev受限和高原爬坡失能的,大都是1.5L。
【 在 freshcool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觉得对于企业来说,对技术的追求应该是重要的发展动力
: 不能放弃
:
--
FROM 117.14.14.*
单发动机的热效率,不可能两个油那么大的差距。油耗6变成了8,增加了33%。
理想L的增程器热效率41%,比亚迪骁云1.5T的热效率40%,与比亚迪骁云1.5NA的43%热效率相比,至多相差百分之几而已。
【 在 freshcool 的大作中提到: 】
: 现在看不是一个半个油
: 可能得有2个油的差距了
: 如果发动机不参与驱动其实对nvh的帮助还是很大的
: ...................
--
FROM 117.14.14.*
我没必要辩解。我只是告诉版友,买车时要把自己的使用体验放在第一位,不要被技术参数的宣传误导。
例如当年马自达创驰蓝天的纸面油耗数据确实领先一时,但米勒发动机噪音大震动也不小。开去西藏阿里时,NA发动机的动力衰减又大。上坡时发动机基本3000-4000转,下坡时发动机制动还得3000-4000转。那边除了上坡就是下坡,所以基本上整天得忍受3000-4000转的米勒发动机叫唤,呵呵。
你可能也算老司机了,成熟技术架构下的增量式改进带来的纸面技术参数提升,不隐性地以其他方面为代价,可能性不大。所以参数看看就得了,别被忽悠了。车是工具,自己开着舒服用着舒服才是真的。
【 在 freshcool 的大作中提到: 】
: 说的是系统总体。。。
: 哎呀你不用在这辩解
: 我不是说增程不行
: ...................
--
FROM 117.14.14.*
无妨,其他人能看懂即可。
【 在 freshcool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都看不懂你在说啥...
: 你继续吧……
--
FROM 117.14.14.*
这未必。车多的高速路段,直驱如果反复介入断开,效率可能还不如增程。
【 在 kaka2w 的大作中提到: 】
: 增程是DMI插混的子集
: 增程能实现的销量,DMI插混都能实现
:
--
FROM 117.14.14.*
请看图
【 在 cococap 的大作中提到: 】
: 正常路况的高速直驱比增程效率高吗?我一直以为直驱的机械损耗比增程的充电加电机损耗要高呢
: 发自「今日水木 on iOS」

--
FROM 117.14.14.*
低速肯定是电驱效率高
【 在 cococap 的大作中提到: 】
: 中低速都是直驱的理论效率更高。。真是没想到
:
: 发自「今日水木 on iOS」
--
FROM 111.164.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