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翻了一下检测标准,还真不能说比亚迪一点道理没有
我很好奇啊,网上搜了一下插混燃油蒸发的问题,2017年,长城汽车李长江发表了一片文章,讲有两种技术路线,一种是高压邮箱,一种是常压邮箱+燃油冷却,后来比亚迪申请的专利和这篇文章里面的技术方案相近吗?把它产品化了?长城汽车没有进一步研发?
【 在 FHWYSH 的大作中提到: 】
: 对于插混车型来说,要让燃油蒸发物排放这个子项目满足排放法规,关键的难点是要解决炭罐击穿的隐患。
: 炭罐击穿之后,燃油蒸发物无法被有效吸附,才会导致排放到大气中的碳氢化合物超标。
: 插混车型之所以有这个独特的问题,是因为与燃油车相比,它的发动机启用频率更低,(不通过主控系统干预的情况下)炭罐脱附的机会也更低,所以炭罐击穿的概率增大。
: ...................
--
FROM 218.106.82.*
如果你说的是真的,那是对外排放吗?如果那样就违规了。
【 在 winnerlb 的大作中提到: 】
: 请教一下比亚迪目前用的是第二种思路的解决方案吗?我们找号称比亚迪工程师的人聊了一下,说第二种方案给消费者的体验不好,需要强制启动发动机,最后的采用的方案是加了个泄压阀主动排气降压,不知道这个说法是否准确。
: 一个思路是从油箱侧入手,将燃油蒸发物尽量堵在油箱之内,尽量不让燃油蒸发物进入炭罐。具体实现的技术手段可以采用阀门密封的高压油箱,也可以采用蒸汽液化循环的常压油箱。
: 另一个思路则是从主控系统(燃油蒸发物控制系统)入手,通过传感器监控与电磁阀等电控元件,对炭罐的吸附——脱附流程进行智能化控制。即使用户很少使用发动机,主控芯片也会对油箱压力与炭罐进行全程监控,在炭罐饱和之前自动发出指令对炭罐进行脱附,从而不会发生炭罐击穿的情况,也就确保燃油蒸发物全程满足排放法规的要求。(这套控制系统软件能同时适配于高压油箱及常压油箱)
--
FROM 218.106.82.*
理论上讲,这每种特定的方案都需要送审的吧?毕竟燃油系统变动相应的排放检测应该做了。关于发动机3000km磨合,有人说测试结果变好,有人说测试结果变差,有人说没什么影响,这些不去讨论,一年内新车送检可以做一些常规手段降低背景碳氢值,如底盘烘烤、换旧轮胎,甚至换玻璃水吧,这些应该是送检车企做且报备,不知道长城这些有没有做?另外长城也做过常压油箱的蒸发研究,也有专利,理论上讲他们公司内部应该对这一技术路线的结果有一定的预期,他们是没有做好所以对比亚迪能不能做到心存怀疑,还是自己内部就没有沟通到,某一部门就决定举报了?
【 在 FHWYSH 的大作中提到: 】
: 32楼已经有回复。
: BYD从二零零几年就已经开始布局解决燃油蒸发物问题的各种专利方案,并且在旗下各插混车型的不同批号中,对各种可行的方案都有搭载采用,包括高压油箱、常压油箱(带辅助装置)、智能主控等不同的路线(某些车型的用户手册中也有简略介绍)。
: 即使是对同一个车型的不同批号或者不同款式,BYD有时也会采用不同路线的方案。但是它们的最终目标是一样的,就是都可以实现燃油蒸发物的合规限值。
: ...................
--
FROM 218.106.82.*
国内批次也有高压油箱的啊
【 在 Hook2008 的大作中提到: 】
: 这就是说国内用常压油箱,国外用高压油箱,区别对待了呗
--
FROM 218.106.82.*
人家不说了吗,国外的标准更高一点,用现有的常压解决方案难以实现。
【 在 Hook2008 的大作中提到: 】
: 国外有没有常压油箱?
--
FROM 218.106.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