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翻了一下检测标准,还真不能说比亚迪一点道理没有
我倒是认为长城敢这么整,必然是没找到你说的这个传感器
【 在 FHWYSH (FHWYSHLMTPVDKQNRXCEZ) 的大作中提到: 】
: 对于插混车型来说,要让燃油蒸发物排放这个子项目满足排放法规,关键的难点是要解决炭罐击穿的隐患。
:
: 炭罐击穿之后,燃油蒸发物无法被有效吸附,才会导致排放到大气中的碳氢化合物超标。
:
--
FROM 39.188.117.*
搞不好长城真的是傻子,测之前把车按标准跑3000Km应该不难吧,这么明显的违规都没看出来,授人以柄。
【 在 RD05031142 的大作中提到: 】
: 好么,看一本国六都成专家了。你翻翻COP上这个实验的劣化系数。长城400KM公里做出来的值绝对远超标准了。
: 3000km就算能就你认证实验一命,COP也得栽,你当长城的认证部门是傻子吗?
--
FROM 120.245.68.*
对比一下前面资深工程师简明扼要的帖子,真是高下立判。
人工智能完败。
【 在 FHWYSH 的大作中提到: 】
: 对于插混车型来说,要让燃油蒸发物排放这个子项目满足排放法规,关键的难点是要解决炭罐击穿的隐患。
: 炭罐击穿之后,燃油蒸发物无法被有效吸附,才会导致排放到大气中的碳氢化合物超标。
: 插混车型之所以有这个独特的问题,是因为与燃油车相比,它的发动机启用频率更低,(不通过主控系统干预的情况下)炭罐脱附的机会也更低,所以炭罐击穿的概率增大。
: ...................
--
修改:FLYBBS FROM 175.160.208.104
FROM 175.160.208.104
典型的比家说法
【 在 FHWYSH 的大作中提到: 】
: 对于插混车型来说,要让燃油蒸发物排放这个子项目满足排放法规,关键的难点是要解决炭罐击穿的隐患。
: 炭罐击穿之后,燃油蒸发物无法被有效吸附,才会导致排放到大气中的碳氢化合物超标。
: 插混车型之所以有这个独特的问题,是因为与燃油车相比,它的发动机启用频率更低,(不通过主控系统干预的情况下)炭罐脱附的机会也更低,所以炭罐击穿的概率增大。
: ...................
--
FROM 124.205.78.*
矛盾的点就在这里,比亚迪宣称自己用常压油箱也可以通过成熟技术来达标,长城觉得你别扯犊子了,检测中心见。
此事非儿戏,影响重大,我觉得长城汽车没有绝对把握不会冒然举报,虽然还没出最终结果,我凭常识判断比亚迪全身而退的概率很小。
【 在 drifer 的大作中提到: 】
: 作为行业外小白,闲得无聊查了轻型汽车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四百多页,里面有一句话,大概就是比亚迪说的那个意思,说汽车检测前可以按照生产厂家的要求进行磨合,并确保机械状况良好。这样长城找辆没有磨合好的新车送检测单位,比亚迪当然可以不认,说机械不在正常状态。
--
FROM 36.161.73.*
别在那儿混淆视听了,是第三方检测中心检的,不是长城检的,长城是从市场上买的车,不是比亚迪指定的送检车而已
【 在 FHWYSH 的大作中提到: 】
: BYD的所有插混车型,在工信部的强制认证及审查过程中都已经严格遵从国标流程达到了合规的排放结果;
: 然后某一天,某个企业在没有严格遵从国标流程的条件下声称测出了不合规的结果;
: 工信部如果对这种行为都逐一搭理,那么以后可能会冒出来N家拿着自测的无效结果去给工信部安排工作的闹剧。
--
FROM 124.205.78.*
典型的chatgpt,又臭又长。
【 在 sdlk 的大作中提到: 】
: 典型的比家说法
--
修改:FLYBBS FROM 175.160.208.104
FROM 175.160.208.104
byd御用技术风格机器人,擅长东拉西扯
【 在 FLYBBS 的大作中提到: 】
: 典型的chatgpt,又臭又长。
:
--
FROM 111.201.71.*
既然比亚迪需要通过磨合才能保证通过型式认证,那要如何解决抽检车辆没有3000km磨合的问题?
【 在 FHWYSH 的大作中提到: 】
: 3000公里发动机启动的磨合行驶,一方面的目的是让炭罐回路系统充分进行吸附与脱附之间的循环,确保燃油蒸发物控制系统进入稳 ...
--
FROM 223.104.41.*
开2天就够了
【 在 i925XE 的大作中提到: 】
: 既然比亚迪需要通过磨合才能保证通过型式认证,那要如何解决抽检车辆没有3000km磨合的问题?
--
FROM 116.230.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