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油箱争议关键是,比亚迪能保证抽检合格吗?
算法的话,没可能在IV型试验里直接把碳罐给灌倒临界的这种情况下检测通过
除非算法里面直接针对这种情况做了特殊设定
【 在 seeredsea 的大作中提到: 】
: 你这种发动机吸碳罐的做法,是实时监测碳罐的吸附程度,还是按算法估算?按算法估算,对车颠簸状况怎么模拟?
: 最重要的,真抽检能合格不?随便抽十台,能合格,什么技术专利不用扯了。不合格,你怎么扯都没用
:
--
FROM 221.12.37.*
油车启动是发动机直接运行,立马清洗碳罐
非NIRCO型混动(就是BYD这两款),是满电状态下行驶20+公里,能不能启动发动机非常不好说
【 在 wsnsw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不知道你怎么得出这个结论的,我估计油车有类似过程,你想想油车怎么通过试验的
--
FROM 221.12.37.*
兄弟,如果模型这么做了,可以直接参照大众排放门,是属于赤裸裸的针对测试优化
【 在 wsnsw 的大作中提到: 】
: 整个热车阶段进行38分钟,有120+的高速,这么标准的流程,你作为工程师觉得要想通过特征这么明显的检测,在软件上加几行代码的处理是不是非常容易?
: 这么重要的检测,作为汽车制造商是不是要认真对待一定要让它通过?
: 一定要做到又那么容易做到的事情,你是怎么得出它不会去做的结论呢?
: ...................
--
FROM 221.12.37.*
送检车和量产车没区别,就是搞了个装置去判断车子是不是出于被检测状态 ,然后采取下不一样的动作
现在讨论的这个事情也类似,也需要检测到试验状态和常规状态。
试验前炭罐被手工置于临界状态,所以才有运行于发动机状态的需求。否则如果正常WLTC循环也要较长里程处于发动机运行状态,那油耗就不好看了。
【 在 wsnsw (我是你是我) 的大作中提到: 】
:
: 我不知道大众门是什么,
: 但是我推测是送检车和售卖车固有属性不一样,
: 你再想想有没有区别
--
FROM 223.104.161.*
对啊,所以BYD现在的模型检测不到炭罐是否被人为灌满,所以也不会触发启动发动机清洗炭罐4分钟的条件
那么,问题来了,这两款车是怎么在临界或者半临界这种情况下通过蒸发测试的?
【 在 sxj (sxj) 的大作中提到: 】
: 如果他们说的根据EV行驶里程判断是否启动发动机,碳罐手工置于临界状态其实理论上是不利于byd的检测的。如果采用的是探测器检测方案,这个测试方法是与检测是不是合格不太相关的,油耗又不是这个阶段的检测内容。
: 【 在 last2 的大作中提到: 】
: : 送检车和量产车没区别,就是搞了个装置去判断车子是不是出于被检测状态 ,然后采取下不一样的动作
: : 现在讨论的这个事情也类似,也需要检测到试验状态和常规状态。
--
FROM 223.104.161.*
这里本质上是个悖论
如果比亚迪没有能力检测出炭罐被人为灌满的情况,那么就必须在WLTC循环中类似工况中出现较大比例的发动机行驶里程,从而导致油耗飙升,损伤竞争力。
如若比亚迪能够检测炭罐被人为灌满的情况,那只能是另一个排放门
这里唯一的出路,是在炭罐里内置传感器,从而不论在何种情况下都能检测出炭罐状态。但这个已经被间接否认了
【 在 sxj (sxj) 的大作中提到: 】
: 具体的检测流程没有仔细研究,所以我才说,即使事实上在行车过程中能解决蒸发排放,也应先通过检测,这些细节没有关心,比亚迪这方面的专利也很多,不知道是不是都有运用。
: 【 在 last2 的大作中提到: 】
: : 对啊,所以BYD现在的模型检测不到炭罐是否被人为灌满,所以也不会触发启动发动机清洗炭罐4分钟的条件
: : 那么,问题来了,这两款车是怎么在临界或者半临界这种情况下通过蒸发测试的?
--
FROM 223.104.161.*
只能说看监管怎么界定
如果可以被许可,感觉过不了多久其他各家也都会换成常压油箱,拉到同一水平线上一起卷;
【 在 sxj 的大作中提到: 】
: 你说的最后一点,比亚迪也有探测器的方案,我不知道举报的两个是不是采用,你说如果能够检测到碳罐被人为灌满,这在没有探测器的情况下,是不可能实现的,如果你说的是如大众那样,在检测到测试前的车辆准备阶段工况,判断准备做检测,更为主动启动发动机脱附,理论上好像也可以,如果这样,对油耗的影响也不是特别大,检测工况区间太小了,现实行车碰到几率太低了,不会明显增加,应该还是其他条件满足启动发动机的可能性更大。
: 如果在这种情况下,存在是一个灰色地带:大众是满足检测工况后喷尿素,不满足就不碰,导致现实行车中排放不达标,而比亚迪如果在没有探测器的情况下有两套促发机制,一是识别到检测工况,促发,而在正常行车中则根据其他判据,适时启动发动机脱附从而满足长时间EV条件下降低燃油蒸发排放。这种做法是不是有效且合规,那就不知道了~和大众排放门还是有区别的。这种讨论叠了太多的buff了,没太多意义。
--
FROM 221.12.37.*
只要允许检测到试验工况,然后打开发动机直接清洗,常压油箱也能过6b;
除非即便高温行驶阶段清洗了碳罐,在后面的常温浸车和昼夜排放测试中仍会掉坑,那就没招了
【 在 sxj 的大作中提到: 】
: 国六b马上就执行了,不会改回去了。
--
FROM 221.12.37.*
是啊,这个最简单粗暴,但成本搞不好比高压油箱还高了
【 在 sxj 的大作中提到: 】
: 也许,碳罐外加一到两个泄压阀,再加检测设备,到阈值就启动发动机?也许这样不如直接高压油箱了
--
FROM 221.12.37.*
按昨天的回应,因为清洗碳罐需求而启动发动机,是在时速35以上;
不过hev启动发动机给小电瓶充电,倒是很常见;以前还出现过因为小电瓶故障,为了给小电瓶充电把动力电池干趴的,忘了是哪家的了
【 在 sxj 的大作中提到: 】
: 长时间放置情况下,hev可以启动发动机,顺便充个电,传统燃油车…,还真不如高压油箱
--
FROM 221.1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