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关于蒸发污染物测试和国六b
什么时候启动发动机很难建模。要一种车型一种车型的单独测试。而且现在要测试到20万公里了。
【 在 wuhuadasha 的大作中提到: 】
: 这有啥难做到的,多启动几次发动机就行了
: 普通油车不用常压油箱吗?
--
FROM 124.115.62.*
一来用户体验不好。
二来频率上限是2天一次,因为国标检测要静置2天。
三来燃油车你让它往哪发电?
【 在 wuhuadasha 的大作中提到: 】
: 建模,不需要
: 一周烧一次,不行就两次,三次
: 反正按某些人的说法,启动发动机又不浪费
: ...................
--
FROM 124.115.62.*
分不清混动车和燃油车?
【 在 wuhuadasha 的大作中提到: 】
: 你打脸了上面那个id
: 上面那个id说,发动机启动发电了,不浪费
--
FROM 223.104.204.*
你不懂IV型试验就不要胡说八道。
定期启动是和平时行驶的排放有关的,长城没有举报这个。
长城举报的是比亚迪通不过国标检测里的IV型试验。IV型试验中发动机能够启动的时间范围是固定的,和几天一次的自启动没有关系。
【 在 buptsam 的大作中提到: 】
: 诡辩你玩的开心吗。实验获得的数据不是蒸排污染物数值? 长城王远力微博里自己去看原文明确说的也是整车蒸发排放污染污染物超标,比亚迪回应的也是围绕蒸发处理的专利,高压油箱和定期启动也是为了减少蒸发排放,怎么就没关系了。呵呵。
: 发自「今日水木 on iOS」
--
FROM 223.104.204.*
水木虽然称不起高知社区了,好歹还能算个高职社区。能不能别这么丢人现眼的?
IV型试验能启动发动机的时间总共才几十分钟,和你几天一次的发动机启动频率有什么关系?
长城举报的也不是平时行驶阶段排放,是国标检测。
既然OTA解决不了国标检测的问题,比亚迪吃饱了撑的要用OTA应对举报。
【 在 buptsam 的大作中提到: 】
:
: 呵呵,继续诡辩。长城举报重点围绕的是污染物排放不达标,你以为你很懂的试验模拟的就是希望在限制发动机启动最苛刻状态下的排放数字,这个达标了,平时只要行驶起来且拥有牛逼专利不限制启动的工况自然也能达标,反之平时如果没有启动限制的宽松条件就一直不达标,试验更不可能过关。有没有可能试验不过,平时排放过了呢,肯定有,但是抱歉,出具不了检测通过的报告。标准的制定目标和实验依据永远是为了满足日常使用条件下的排放要求而服务,指望平时考二本,高考秒变985是不可能的。下面是长城CTO原文。
:
: ...................
--
FROM 223.104.204.*
确实,真正的高知心里清楚。谁逻辑一塌糊涂的硬凹搅混水,也一目了然。
连基本概念(你称其为“甩的名称”)都不懂就敢跑来带节奏。
另外告诉你,长城举报的时候,国家还没有对平时行驶时的蒸发污染物排放做要求。7月1日以后才有这个要求。7月1日之前只要求IV型试验结果。
那两张图片就别拿出来自亮身份了。
【 在 buptsam 的大作中提到: 】
: 呵呵 ,丢人现眼的是谁,真正的高知心里清楚,装傻和装睡的,都有目的。通篇甩的名词多,实则逻辑上一塌糊涂,各种避重就轻,诡辩,硬拗,搅浑水。
:
: 发自「今日水木 on iOS」
--
FROM 124.115.58.*
这人连长城举报的是IV型试验结果不合规都不懂。你指望他懂这个?
他就是舆论攻势。
【 在 Icanread 的大作中提到: 】
: 对,这不是竞争对手搞的舆论攻势吗?
: 那么长城的高压油箱车型不也有不能控制的发动机强制启动吗?频率低一点而已
: 发自「今日水木 on iPhone 12」
--
FROM 124.115.58.*
我什么时候否定标准目的了?
我说你根本不懂长城举报了什么。
至于扣帽子,不知道谁提的有“目的”的。
【 在 buptsam 的大作中提到: 】
: 笑死。蒸排试验也好,劣化修正也好,不都是为了保证整车在主要使用生命周期的排放物总量么。你一句话轻巧地把标准制定的目标给否了。现在又开始扣身份的帽子,低劣,好笑,不是这两家的任何一方的车主,现在不是,未来也不会是,现在没有一分钱利益相关,以后也不会有。
--
FROM 124.115.58.*
这个事情是双重影响,一方面劣化修正值可能变大,另一方面可能会抽检原来不会检测到的长里程车辆。
抽检一辆19.5万公里的车,两个0.015一叠加,很多车型都受不了了。
【 在 crocuta 的大作中提到: 】
: 你说的这两个是一回事
: 国六B把劣化拟合曲线的外推终点从16万公里调整到20万,才导致这个值出现发生变化
: 如果排除在16万公里后断崖式劣化的情况,这个调整的影响在0.015左右。相当于把原来在临界状态边缘的车型给一脚踹爆了
: ...................
--
FROM 124.115.58.*
问题7月1日以前就不要求20万公里啊。
以前的车可能在16万公里的时候0.64,劣化修正了0.05后还能过。到20万公里处排放也变成0.65了,劣化也因为要用20万公里的值变成0.06了。双重影响下当然过不了了。
【 在 crocuta 的大作中提到: 】
: 19.5万公里,本来就已经被20万公里给覆盖了
: 难道你认为劣化值外推到20万公里之后,还覆盖不了19.5万公里?
: 还是说送检车是定制的,实车劣化曲线超过了送检车?导致19.5万公里实检的时候过不了关?
: ...................
--
FROM 124.11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