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目前选择高阶智能驾驶功能的意义
问题就在于,我监控的时候,如果汽车没有做出我想要的反应,或者说暂时不需要做反应但是应该有所准备,那么是它其实知道应该做什么还是不知道?我能相信它么?
【 在 rasper 的大作中提到: 】
: 一般来说 高速相对容易做,因为路况简单,意外情况可以枚举,所以只要是号称高阶智能驾驶的,一般可用性都还可以。这方面如果有什么差别,那么就是 识别能力的差别。一般车企用白名单来识别障碍物,华为ADS用的是白名单+GOD识别,GOD是通用障碍物识别网络,识别的范围更广,专门抓白名单的漏网之鱼,而且还能做到障碍物属性的识别。
: 之前华为GOD 1.0识别的是障碍物几何形态,到现在GOD 2.0了,可以识别障碍物的物理属性,比如道路边树木长长的枝条,有时候会伸到车道里随风飘荡。人在驾驶的时候一般会忽略它直接开过去,而智能驾驶车辆识别能力GOD1.0的,会把它们当成障碍物直接刹停或者绕个弯避让。GOD2.0就可以识别出来是枝条,也不会管它直接通行。
:
--
FROM 222.128.117.*
算了,我挺热爱开车的
【 在 rasper 的大作中提到: 】
: 说明这时候你已经 启用了NCA功能(车子自己控制),那么车子不一定是像你想象中那么开,但是一般来说一定是比你想要的方式更保守的,比如你左拐时你想直接冲过去,车子却因为要礼让行人或者等待直行的通过而减速,或者说你想加塞或者反加塞或者积极变道,但是车子就很畏缩,被加塞或者变道很保守等等。
: 这就是对驾驶策略的博弈了,你愿不愿意相信它还是看它的实际表现啊,如果总是很保守,通行效率比你自己开低了30%,那你可能不太愿意用它,但是如果它还是很老练,通行效率只比你低10%而已,那可能你就让它开了,而且AI的学习能力5天就能翻倍,会越开越好,你会越来越信任它。
: 所以,答案就是,你试试看,让车辆用实际行动来证明。
: ...................
--
FROM 222.128.117.*
那还不如坐地铁得了。
【 在 rasper 的大作中提到: 】
: 热爱开车 和 总是需要开车 是两回事,某一天你就是很困就是很累,上下班时智能驾驶就能帮到你,更不用说长途了。
:
--
FROM 222.128.117.*
我已经被汽车的安全功能干扰过好几次了,如果不是反应快可能已经出事故了。
【 在 rasper 的大作中提到: 】
: 本质,哪个本质?我都说了,即使你一次都不使用“自动驾驶”,这车子也比不具备高阶智能驾驶能力的车子安全。因为你自己是不可靠的(我刚才列举的鬼探头,眩光,雨雾,远光晃人,隧道明暗变化都会影响人的视觉,以及人还会犯困打盹),但是车子会在关键时刻帮你。
:
--
FROM 222.128.117.*
你说了自动驾驶很保守,我开快一点就可能跟它的逻辑矛盾了
【 在 rasper 的大作中提到: 】
: 所有车和车是不一样的,我举的例子是华为ADS2.0,如果有人开过了觉得干扰到了,大可以知道是怎么回事,据我所知,还没有,相反感谢的居多。
:
--
FROM 222.128.117.*
掏钱选择智驾才能评论智驾?这跟在火车上问你买到票了吗有什么区别?
【 在 rasper 的大作中提到: 】
: 掏钱的人才有发言权,比如刚好要买28万的M7或者30万的M7智驾版的人
: 这种状态下的人的想法才能体现真实想法
:
--
FROM 222.128.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