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要不是新势力,中国充电基础设施.......
截止到11月的全国公共充电桩数量:262.2万
1、蔚来:15905根,占比0.6%;
2、特斯拉:10722根,占比0.4%;
3、广汽能源:6764根,占比0.3%;
4、极氪能源:5828根,占比0.2%;
5、小鹏:4617根,占比0.2%.
这五家企业合计4.4万根充电桩,占比1.7%

--
FROM 103.75.152.*
【 在 freshcool 的大作中提到: 】
: 大众有多少了?
: 不过其实说实话
: 这些品牌自建桩的使用体验确实还是强过各种第三方桩
: ...................
你的体验不代表全部新能源用户是不?这个数量如何能做到1800万新能源车主友好体验
--
FROM 103.75.152.*
【 在 cyshero 的大作中提到: 】
: 厂家自营桩比例竟然这么少,感觉比想象中的低不少啊。
所以啊,嘴炮才是最好的武器,你看特来电们什么时候出来邀过功
--
FROM 103.75.152.*
【 在 visualarts 的大作中提到: 】
: 特来电约50万根?
: 这个数字存疑
: 至少与普通人理解的充电桩含义不一样
存疑就去求证,普通人就算了吧,被忽悠瘸了都不知道
--
FROM 103.75.152.*
【 在 cyshero 的大作中提到: 】
: 厂家自营桩比例竟然这么少,感觉比想象中的低不少啊。
中国要靠厂家自建,黄瓜菜都凉了
--
FROM 103.75.152.*
【 在 alsoo 的大作中提到: 】
: 所以厂家还是建建液冷桩吧,普通200kw一下的意义不大了
:
不赚钱的事情,是跑不通的
--
FROM 103.75.152.*
【 在 freshcool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只是说充电时候的体验
: 这些充电桩大多数也是对各种品牌开放的啊
: 还有大量的新能源车主有家充啊
所以说你的体验只能在某个特定区域,没有覆盖率的事,没法去谈体验
--
FROM 103.75.152.*
【 在 cyshero 的大作中提到: 】
: 也不能这么说,在早期的时候特来电确实立了大功。疫情之前的时候基本上高速靠国网,目的地城市靠特来电,有这两app就足够了。不过现在自营的桩多起来了,而且大多都在商圈,体验和服务上还是优于特来电不少。特来电的功率有点不够了
就从这些新势力的布局和覆盖上来看,他们只能在特定小区域内做到体验领先,而一年600万销量考的还是这些大头运营商覆盖做到友好体验的
--
FROM 103.75.152.*
【 在 cyshero 的大作中提到: 】
: 特来电也有局限性啊,它是追逐营利的,一些充电桩不赚钱的区域,比如偏远服务区,比如超大功率的桩,除了靠政府逼着国网建设,那就只能靠厂家自建了。厂家运营充电站是亏钱的,但是能促进卖车,所以它还有动力建设。反正不管哪家,只要是在建桩,不管出于什么目的,都应该支持
你说这个就像印度的免费医疗,你说新势力在西藏建了几万跟桩了吗?建桩为自己的车主提升体验没毛病,天天去含沙射影比亚迪,也好意思,人家一根没建,一年销量干300万,自己一年建了这么多桩才卖十几万辆也好意思拿这个说事。卖出去更多的车才能让生态繁荣,而不是反过来
--
FROM 103.75.152.*
【 在 qiangsir 的大作中提到: 】
: 不知道里面有多少是骗补贴的桩。北上广深10万根不如东北西部1000根重要性大。
你去吧,这市场都放给你去做
--
FROM 103.75.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