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安全性最好的新能源车是哪个?
作为一个做强度的,这个帖子从头到尾的几乎全部都是一群幼儿园的小朋友在讨论微积分,讨论世界上那个人最牛逼会飞檐走壁
安全性,从大方向看首先要看厂大厂小,例如是德国还是日本,只能先默认丰田和大众总体最安全,配置什么的其实不是关键因雾,远远低于基本功(基本功其实差不多很大,就是一个螺栓,一个间隙,一个过盈,一个弹簧——-基本件和标准件的设计和选择其实不是我们以为的没区别,也就是典型的机械设计基本功)
画图不是机械设计,设计是分析力和运动得到尺寸材料和形状,这玩意看着简单,但是其实门槛极端的高,也因为极端高,所以其实大部分公司基本没有专业的机械设计,就是抄袭传承加试验验证,没有机械设计!没有!而不是做得差!
所以,从这个角度,安全性最好的当然就是德国日本的新能源车。但是,但是德国日本现在新能源车投入低,经验不如特斯拉和中国。但是总体看安全性,还是日本德国领先的(个人观点)
安全不是我们以为什么车梁粗大,甚至不是什么屈服强度高(一个指标而已),这些影响远远,远远低于,一个间隙,一个过盈,一个最基本的理解。。。甚至作为一个国家,这些的对于安全的重要性不及线性代数的重要性的百分之一(最糟糕的是,线性代数是给学工程典型就是机械的人准备的,但是我们现在基本没人理解这种,远不及发展了40年的计算机和电子对机械的理解)
所以,不要扯什么谁最安全,这个话题太复杂,专业的人都搞不定,各种标准测试和统计数据多少可以综合反映一下,但是基本都可靠性极低。这里一堆全是一无所知的幼儿园小朋友张嘴就来。
【 在 shiningjam 的大作中提到: 】
: 电池安全和车身安全
--
修改:liuxiaoran FROM 101.206.167.*
FROM 101.206.167.*
不能
安全是一个非常非常大的个体,车架只是安全很小很小的一个部分。
其次,但就是车架的强度,也和设计关系更大,钢的屈服强度差别也就是百分之十这个数量级,而且常常是要牺牲塑形的。不是屈服高的钢就一定好。
其次,不是屈服高一点的钢在车身体上就真的屈服强度就好(就算屈服真的好也不一定绝对好),因为成型会改变刚的屈服强度,这些在设计很多都不会考虑太仔细的,甚至没法考虑。
还有,不是屈服低的钢就不好,最最常用的不锈钢304系列一般屈服非常非常低,就200左右,但是是综合表现非常好的钢。你家的各种茶杯阿之类的勺子什么的最多就是这种,汽车上也特别多,成型能力奇好,而且还会加工硬化,成型后区分轻轻松松到600-800(看情况),你家茶杯你去做强度检测,很多区域屈服有800也正常的,断裂超过1000。
安全狠复杂,非常复杂,机械设计大部分还是基于实体和试验,而不是基于专业设计。任何一个鸡毛蒜皮都复杂得不得了,一个间隙的设计基本就没公司能设计(都是经验和传承),任何一个接触摩擦,任何一个螺丝钉都极短复杂(老百姓老以为这些简单,抄袭和试验是简单,但是真的现在说清楚一个螺钉是m6还是m8没几个公司搞得定,就是这么不可思议,一堆弱智都以为这些鸡毛蒜皮谁都会,但是其实难道基本没人能设计,虽然满街满屋到处都是,无处不在)
什么航空发动机最难的本质就是这些基本功,竞争到最后就是力学和数学的应用,现在遥遥领先的就是日本德国,但是即使日本德国,也大部分必须基于试验和经验和试验验证,机械设计只是略好一点。
机械设计要比计算机这种只有逻辑的要求其实高多了,难多了,所以悲剧就是现在其实没多少专业的设计。。但是无论如何,安全很复杂,一线的公司里面,机械设计的积累和经验的积累还是最关键的因素。不是丰田大众就一定最安全,但是从概率上现在他们是相对合理的,其实大家差不多了太多。
【 在 Maxiu 的大作中提到: 】
: 至少高强度钢,特别是热成型钢的占比,能反映一下车身安全吧?
--
修改:liuxiaoran FROM 116.169.71.*
FROM 116.169.71.*
我不装逼,我就是干这个的,而且国内基本没人干这个
上半年面试了一堆,其中有两个清华的博士,底子和底子非常好,我们单位也算合适,但是我不觉得我有能力给他们一个好的技术背景和平台,不想浪费他们一生做这些又苦又累又不讨好的领域(也就是真正的教科书教的那种机械设计),他们来了大概率是这类似的方向,而且几乎开始肯定是我带他们技术。辛辛苦苦的大半生,要是也混的我这样苦口婆心的jjyy,被b货轻轻松松的鄙视为装逼。
你不是一个,一群,是无数。
【 在 XC90 的大作中提到: 】
: 装b被雷劈
:
: #发自zSMTH-v-@HUAWEI HMA-AL00
--
修改:liuxiaoran FROM 116.169.71.*
FROM 116.169.71.*
蠢得啥一样你笑个毛呀
另外,能xc90这种,基本都是对汽车一无所知的。我之所以没说一无所知的烂人是因为我同宿舍一挺好的舍友是这车。
真的安全的话,安全这么重要这么关键的东西,这种车厂能活不下去被一卖再卖吗,不是弱智么?都不好意思得用带b的词汇形容你。
【 在 XC90 的大作中提到: 】
: 大过年的想笑死人吗
:
: #发自zSMTH-v-@HUAWEI HMA-AL00
--
修改:liuxiaoran FROM 116.169.71.*
FROM 116.169.71.*
逻辑你是完全对的,或者是专业的,
但是问题是材料和结构的判读都极端复杂呀,上个帖回你了
例如,广义的强度其实很多和摩擦什么关系很大的,磨损破坏和老化破坏的比例比车架的高强钢的断裂比例高1000倍豆不止,甚至轮胎导致的各种安全事故否都多N倍,所以你抓住一个比例极小的环节里面其中材料这一项,能表征安全么?
【 在 Maxiu 的大作中提到: 】
: 那就有点玄学了,确实不好理解。
: 我理解的强度就是材料+结构。
--
修改:liuxiaoran FROM 116.169.71.*
FROM 116.169.71.*
可靠性好大一个词。
其实现在要求不高随便买买无所谓,但是非要排名,那么总体还是丰田这样的厂领先。
德国人做车比较强势些,不喜欢妥协,所以可靠性综合的能力也很强,但是实操中一般不如日本货的耐久好。当然重复一下,个体的普通用用其实差别不大,部分原因是整车其实发大部分偏执组装,核心零部件,难的关键零部件基本都是专业零部件商提供。所以电车什么的买主流的买的好的犯错概率就会低一些。
耐久和老百姓说的结实和匹实差别很大,耐久偏向动态疲劳,所以结构整体一般就并不“强壮”,而是精干,类似马拉松选手,都不会粗壮甚至强壮的。其实很容易被忽略而又更难的其实是各种磨损和密封,这些都需要实实在在的专业能力,要求其实非常高的。这些设计极端的难。
还有间隙啊什么的,现在机械设计基本就非常低效和无能,还是必须依靠经验和验证。老祖宗雍经验捅了万年的洞洞,现在其实我们的各种间隙设计依然极端难。
【 在 dwiwtd 的大作中提到: 】
: 也在关注这个车,三十万以内,纸面实力基本无敌。
: 就是不知道可靠性怎么样。。。
--
修改:liuxiaoran FROM 116.169.71.*
FROM 116.169.71.*
你要真做这个行业的专业级别就会知道我一点没碰。
【 在 XC90 的大作中提到: 】
: 你是跟那货一个级别的喷子
:
: #发自zSMTH-v-@HUAWEI HMA-AL00
--
FROM 112.96.80.*
其实涉及到具体产品,我很多词汇也不大行。
当然,强度啊,刚度啊还是很专业的,nvh也算比较专业(振动好,现在大部分nvh在做振动)。
其实这里大部分就是啥不懂,隔行如隔山,底层的稍微好一点。
【 在 l70l 的大作中提到: 】
: 老弟,你就是幼儿园水平,只是会数数吧
: 如果谁能把如下测试设备能给我说明白,估计能忽悠我哈
: 应变片,数据采集仪,六分力,液压伺服,6立柱,6自由度振动台,轴耦合,台车,排放转鼓,nvh转鼓,emc转鼓
--
FROM 112.96.80.*
底层逻辑很赞成,美其实本质是实用。
【 在 wangdass8 的大作中提到: 】
:
: 外观这东西各花入各眼,
: 但有一点,任何车都一样,
: ...................
--
FROM 112.96.80.*
小酸奶是谁?
我还是很推崇雷车的,但是更喜欢高尔夫卡罗拉这些车一些,剔除配置,这些车更代表丰田和大众的基本功。
一般应用现在个体差不多,买什么都没大问题。
【 在 Maxiu 的大作中提到: 】
: 难怪小酸奶一直在说日本车好,一直捧雷车。
: 虽然我不太懂也不是很赞同,但是还是要尊重专业。
:
--
FROM 112.96.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