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BYD 到底是在哪儿实现了技术突破?
你这话会被那几个狂信徒喷死的
有一说一,我虽然支持你的说法,即DMI确实是针对国内驾驶限速120kph、优秀路面基建而“做了取舍”的车型,但激烈驾驶在国内确实是伪命题
国内当前的新能源市场主要集中在一二线城市,九线村镇的道路和基建虽然对驾驶要求更高,并不适合新能源市场当前“轻底盘重续航”的取舍,但新能源市场,尤其是纯电车,也根本不care九线村镇的销量啊
真正需要激烈驾驶的还是海外,稍微给你补一个佐证吧,我司本周刚刚出炉的调研,欧洲南部市场的驾驶习惯,弯道中,踏板全油门的平均车速是60kph,也就是过弯的最低速度是60kph,而且降到60kph时就踩下全油门了,此时整车侧向加速度还有0.15到0.2个g,过弯肯定还没全过完,只能说老外开车是真的猛,现在海外市场部要求我们研究弯道0.25g侧向加速度下的全油门加速迟滞,以及轮胎打滑率了......
可惜这些研究对国内的销量一点帮助都不会有,中国人还没有到追求运动车型的那个时代,唉
【 在 sdlk 的大作中提到: 】
: 其实没啥真正的技术突破,就是降低安全冗余,用小马拉大车,在日常驾驶中省油而已。说白了,就是给特定人群造了一种省油但不适合激烈驾驶的车。
:
--
FROM 117.131.117.*
没错,欧洲的路不但烂,而且是双车道的柏油路,坑坑洼洼,弯道多
德国那条号称不限速的高速公路,其实国内大部分高速也秒杀它
这也是为啥欧洲人对底盘、加速性的要求都很高
但全世界,像中国这样的高速公路基建,有几个国家能做到呢,而且这么新,路面保养还好
即便是美国,道路建设也是很烂的。但老外的路权意识很重,很清楚我可不可以加速,旁车该不该给我让道,所以他们能全油门就全油门,能开180绝对不开160。
某种意义上说,中国的道路建设,一定程度上保护了新能源尤其是纯电车的底盘开发,确切地说,就是车底下有一大块电池重量的那些车,这种底盘是很难“运动”起来的,烂路上的感受也不好。过四五十年,中国的道路养护开始衰退,逆城市化进程也发展到位了,那时候中国人就会追求运动感了,毕竟车的极致,应该是驾驶感受,而不是红灯排队送小孩上学.....至少我们造车的人是这样想的。
注意我不是在抱怨国家在保护新能源,也不是在嘲笑国外基建差,而是单纯陈述一个事实,那就是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和海外是有差异的,卖到海外去,是会需要做一定“适应性调整”的,比亚迪想要超越丰田,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这不但是技术路线优劣的事情,也涉及到大量的海外本土化工厂和配套,甚至技术工人的输出,毕竟要向海外输出新能源产业,肯定需要给海外地头蛇吃点肉的....
例如特斯拉,典型的“驾驶者”的车,这种就很符合欧洲人的口味,拿到中国来比,其实后排空间和舒适性、NVH都是拉跨的。这种就是特斯拉的“取舍”。而中国车企的取舍,是符合中国人口味的,确切地说,真正在做国产运动车的国内车企,只有极氪和名爵,这俩销量还都不大行.....
为了防止被那几狂信徒喷,我稍微总结一下我的观点:
比亚迪是典型的适配中国市场的新能源车型,充分利用中国的实际道路工况,规避了底盘等弱势区域的开发,在宣传上强调油耗和节能,充分迎合中国人的口味和驾驶习惯(低油耗,长续航,弱底盘,偏弱的高速表现,不激烈驾驶等等,和那个又或者大电视,奶爸车一个意思,针对性地选择了客户群而已)。
注意比亚迪的46%热效率不是不牛逼,确实是很牛逼的,只是并不是“革命性”的突破,更多的是针对性的选择而已,提高热效率的那些手段,其实大家都了解怎么去做,例如提高压缩比这些,各家也都在推进研发,只是比亚迪更加激进,仅此而已。例如去年就听说比亚迪在研究800bar的高压喷油系统,而一般车企现在还停留在380bar,欧洲的一些老年车企甚至还停留在100bar的低压时代.....提高喷油压力就是典型的“激进”手段来提高热效率,欧洲车企也不是想不到,而是想得到但没有配套供应商愿意陪他们玩,非要逼着欧洲的供应商搞,开发成本会是天价.....比亚迪的800bar系统应该没有落地,说实话真的要搞,国内应该也没谁真的想跟进,成本、安全性这些一起来算账的话,性价比未必很高。
总的来说,比亚迪搞得一些东西,牛逼是牛逼,但建议信徒们要充分理解它具体怎么牛逼,要思考,要学习,要像吴彦祖一样问问“代价是什么”,宣传不是在网上喊几句“遥遥领先”或者“我油耗2.x天下无敌”这种就图一个爽字的玩法的,水木上的人,应该要沉的下来,从技术上出发来说话,用逻辑、事实和证据来佐证,不要耍嘴皮子喊口号,甚至纯粹发泄情绪搞对立...
例如前边那个喊着要给比亚迪发诺贝尔奖的真的笑死我了,比亚迪配不上你们这种信众,华为都不配,真的。
【 在 chaobill 的大作中提到: 】
: 难道不是欧洲的路太烂么,没一条是直的。
: 不信你看地图。
: 我是从个中欧的直播录像才知道的
--
修改:pcwuyufan FROM 117.131.117.*
FROM 117.131.117.*
我写了那么一大串,你就盯着这一个错来喷?
确实不是簧下质量,我的错,但我不改了,随便吧
【 在 Icanread 的大作中提到: 】
: 瞎扯前搞清楚啥叫“簧下质量”
: :
: 发自「今日水木 on iPhone 12」
--
FROM 117.131.117.*
一般说的“驾驶者的车”,强调的都是加速响应,动力随叫随到,还有过弯的侧倾反馈,方向盘指哪打哪这些,路感,过坎,跳桥,这些都是会受到电池包重量影响的,新能源车整体还是偏重的。
豪车的长头,我个人的理解是,第一,好看,第二,豪车以前都配超大发动机,V8什么的,所以前舱要大,前脸要长,不过这只是我个人理解,欢迎讨论。
所谓驾驶者的车,其实就是小钢炮,以前的标致308,欧洲卖得很好国内完全没水花的MG4纯电版,这些都是很强调动力性的车。
还是那两个字,取舍。没有全能的车,也没有绝对统治力的技术
【 在 chaobill 的大作中提到: 】
: 说到"驾驶者的车" 发现豪车都是长头,把驾驶者放在两轮中间位置。
: 这样颠簸得少,是吧
--
FROM 117.131.117.*
还请详述,感谢。
【 在 Icanread 的大作中提到: 】
: 你把底盘调教的基本原理都搞反了,其他还有啥好说的?
: 发自「今日水木 on iPhone 12」
--
FROM 117.13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