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Re: 为什么没品牌弄个80度以上的增程车,纯电500公里的,真的不
对车企来说,增程比纯电最大的优势是成本更低,所以其它方面能给更多的配置,你把电池做的太大就变成劣势了,增程器三五千,30多度电池两三万
--
FROM 58.246.3.*
80度基础上加增程器及附件,售价比同样的纯电版可能要贵一两万,消费者可能就不会买单了,理想的成功不只是加油箱,更重要的是加了个恰到好处的油箱跟电池,电池度数做的太大市场就不会买单了
--
FROM 58.246.3.*
增程跟换电对于消费者来说是解决续航焦虑,对于车企来说是降低成本,用小电池去进攻纯电车企的大电池,这样才能在其它方面给的更多,车企会想尽办法尽量不用大电池
【 在 withfei 的大作中提到: 】
: 纯电500公里的不是很多吗?
--
FROM 58.246.3.*
是不是买增程或者理想,我理解的跟是否下沉没有关系,跟工作性质相关性更大。
如果是朝九晚五线路固定,依然是增程最佳。
如果疲于奔波,谋生方式跟交通工具强相关,比如运输类或者到处跑的销售类相关,增程是最差选择,DMI更优。
【 在 withfei 的大作中提到: 】
: 下沉市场大多数人还是不会买理想的,太贵,那些舒适性配置不是所有人都有需求。我自己买的就是纯电500公里的SUV,如果多花2-3万可以加个增程器,我是会考虑的,相当于选配。很多人愿意一个颜色,内饰多花一两万,加点钱有个增程器,应该还是有需求的
--
FROM 58.246.3.*
李想清楚地知道,下沉市场里工作线路更固定,家里有车位或者单位有桩的人群,增程是更优选择,电池的度数是精心调研出来的,来回30~50km,隔一天充一次电。
【 在 gaozhuang1 的大作中提到: 】
: 是不是买增程或者理想,我理解的跟是否下沉没有关系,跟工作性质相关性更大。
: 如果是朝九晚五线路固定,依然是增程最佳。
: 如果疲于奔波,谋生方式跟交通工具强相关,比如运输类或者到处跑的销售类相关,增程是最差选择,DMI更优。
: ...................
--
FROM 58.246.3.*
十多万的对价格非常敏感的哦,一般三五千就能让人转到其它品牌了,十多万价位我认为纯电跟DMI更有优势,增程其实更适合工作稳定收入不错的中产人群,一辆车会承载很多东西,既要能代步也要能远行,务实>腔调,造型不能太偏激要中庸大气。
现在的200纯电增程车,95%的人都是很少加油经常充电,其实也够了。
买十多万的车还是有所不同.
【 在 withfei 的大作中提到: 】
: 是这个意思,我理解,我是突然想,以ID4举例,十多万的售价,其实销量也是可以的,作为代步车辆也不错,在二三线普通家庭来说也是很好的选择。但估计对于很多家庭只有一辆车,经常也有远途需求,疲于奔命的人来说,劝退的原因可能就是4-500的续航和补能不方便,但纯电毕竟便宜,增程只是临时应急,但是现在的200纯电,确实可能对很多人来说需要经常性的加油
--
FROM 58.246.3.*
主要还是基建慢了,长距离需求还是纯电,不管是换电还是超快充,还是没有铺到位,扑到每个服务区都有就不是问题了。
我很不屑于现在的超充跟换电之争,这两个不冲突,其实关键还是要去建。
不然吹破天都没用,使劲去建去花钱,但是现在都想大声吆喝忽悠别人去建,忽悠国家去建,国家也不傻,在等企业建。
【 在 withfei 的大作中提到: 】
: 你说的对,现在满足的就是你说的需求。我有个在二三线城市最近要买车的朋友,其实就是想花十多万,纯电有顾虑,增程也有顾虑,就是有这样一批需求没被满足,所以我才有这个疑问。我是比较推荐他ID4的,但他是担心充电麻烦,他那个城市公共桩好像也没那么方便,而且每天好像要跑的也比较多。确实就是都想要,所以才有点难满足。
--
FROM 58.246.3.*
真要做可以做的,但是对性能会有很大的影响,主要是得不偿失
【 在 wangdass9 的大作中提到: 】
:
: 因为做不出来啊,太重了吧
--
FROM 58.246.3.*
建的多会亏钱多,跟蔚来一样,现在小鹏也不建了,华为进度远落后于吹的,小米好像就没怎么提过,反正我是看明白了,都在吹反正都等别人建。
如果真心笃定了是更优技术路线,其实就是要all in。
还是不敢不确定,吹给别人听,忽悠。
【 在 withfei 的大作中提到: 】
: 对啊,卖最多车,国货之光的品牌一根都不建。
--
FROM 58.24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