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这里有没有厂家的人,能不能开发一款车
借用船夫的话,安全是最大的奢华,需要达到如下指标
1. 防火。电池周围由隔热材料包裹,随便烧也不会烧到座舱,给人充分逃生时间
2. 结实。最好能让两个大货前后夹击不伤座舱,重卡压顶门照开
这两个指标应该较好实现,其他行业新材料搞过来就好。例如航母钢,3200兆帕,当然航母钢的应用温度范围要很宽,车用不用这么宽,应该更好做;气凝胶,也快大路货了。
如果再有无限升级潜力,粘性会更高,用户买起来就更不会眨眼,反正以后可以升级,不用等等再买了。设计之初就做好电池升级、悬挂升级、中控升级的方案,以后付费升级就是。
--
FROM 111.203.202.*
再加上无气轮胎等不会爆胎的轮胎,随便怎么折腾。
成本高不是问题,有钱人多的是。看这些年国内新能源发展有感
--
FROM 111.203.202.*
不谈那些车型立项要考虑的事儿,因为我也不是专业的,就算是你是车企人士,对这个事情也不一定专业,否则李想那个高中生这两年也不会成功。
我就知道一点,如果我的新能源车电池着火不会伤及座舱,目前没听说谁能做到;高强度钢也没见哪个车企用过,特斯拉压铸车体就是所谓减少了零件接口啥的能提高强度,大家纷纷都说好技术,3000MPa钢又不是没有,能让车变重了?不理解。难道真的两个1500MPa钢构件组合起来就变成3000Mpa钢了?
越有钱的人越在乎安全。要不然防弹轿车要他干嘛
【 在 pcwuyufan 的大作中提到: 】
: 在车企,一个车型的立项,首先要回答“卖给哪个用户群体,卖多少钱,预估多少销量”这个问题。这个问题决定了后边的所有开发,做多大的车,几个座位,用多大功率电机,内饰用什么料,发多少钱的广告,等等。
: 你的想法在工程师思维来说,很好,但如果想回答上面的那个问题,就完全不着调了。
: 车越贵,消费群体越小,而且买贵的车的那些人,不在意你说的这两样东西,真的在意的就买油车或者坐直升飞机了。
: ...................
--
FROM 111.203.202.*
从各位回帖我就知道了,以前没人做的就是不合理。我还真么见过这两需求在哪个地方被人正式提出来过。
难怪理想卖得好,其他车企脑子还在传统做高性价比的路子里迟早会死翘翘。
【 在 rasper 的大作中提到: 】
: 首先,这种需求只有你意识到吗?应该说只要是个人都能想到的需求
: 那为啥车企不做呢?
:
: ...................
--
FROM 111.203.202.*
那我也回复一下
你的第一句话,可以翻译成:“我不是专业的,但我觉得我说的对,你虽然是车企的,但你说的也不一定专业,也不一定对”。所以你这个意思,我就只能顺着你来说呗?反对你的就“不一定专业”呗?
--我说我俩都不专业,你非要曲解说 我说的就是专业的,你说的就是不专业的。口舌之争没意义。
你的第二句话,如果我想纠你的逻辑错误还是很容易的,“目前没听说谁能做到”这个绝对是错的,很多小众车基本没有烧车的案例爆出,因为他们总共也没卖出去几辆。只不过这种发言没什么建设性意见。
--我的意思明明是技术上理论上能做到,实际上没人去做。你告诉我谁能做到,扯那些小众车厂干嘛,就说所有面向普通老百姓的车厂 谁做到了
我的建设性意见在我第一次回复你的时候就说清楚了:“不是做不到,而是做到的代价太高,或者说对普通民众来说性价比太低”,这里有一个大前提就是,当前市场上的新能源烧车比例其实是非常低的,当然这个结论你怕是又要怀疑“不专业”,所以还是不说了。
--性价比太低是你的认为。。仰望对大多数人性价比都低,主要是要立flag,最安全的flag,你看仰望做到了吧,云辇,涉水性价比低不低,很多用户一辈子都用不上,但是不妨碍有人买。就像大车压顶绝大部分人一辈子都不会遇到,你猜会不会有人为这个买单。再说烧车,按照统计数据新能源车甚至比油车烧车低,但是烧的快,烧的猛。另外想说就说,有逻辑有数据就好。
“李想的成功”,还是需要解释一下的,理想抓住了一个用户群体,占得了两年左右的先机,但整个车企距离“成功”还是有一定距离的,MEGA失利之后,它的下一辆纯电车型将会更加重要,但说实话,“纯电豪华”这个玩法,理想很难玩得过蔚来,就算玩得过,“怎样盈利”这个问题又会接踵而来,毕竟蔚来已经赔钱到开始想出去卖纯电架构了。
--啥叫成功,这个的确没有统一标准,但是取得两年先机,这几年营收碾压很多传统大厂也算可以了。你的后半句和本帖无关,不做回复。
“防弹轿车”对普通民众来说,一辈子都用不上,用得上的那一次或者两次,防弹估计也没用,所以别的楼层说你这个是“伪需求”,其实是有道理的。
--在纠正你一次,对普通民众来说一辈子用不上的配置如果说是伪需求,那汽车气囊也算是。你家车这么多年气囊用过吗?不要低估安全这种需求的意义
如果不在意钱,买考斯特,买卡车改装房车,买迈巴赫,买超跑,这些都能让别的车躲着你,生怕剐蹭了赔钱,根本没有撞上来的风险。你要不要考虑一下?
--这句就更扯了,说的是老百姓用车,你就扯大卡车;就算不差钱,超跑能抵挡大车压顶?
--除去你抬杠的话,你的意思就是伪需求,没人买;我想说的是,安全肯定有人会买单。
【 在 pcwuyufan 的大作中提到: 】
: 你的第一句话,可以翻译成:“我不是专业的,但我觉得我说的对,你虽然是车企的,但你说的也不一定专业,也不一定对”。所以你这个意思,我就只能顺着你来说呗?反对你的就“不一定专业”呗?
: 你的第二句话,如果我想纠你的逻辑错误还是很容易的,“目前没听说谁能做到”这个绝对是错的,很多小众车基本没有烧车的案例爆出,因为他们总共也没卖出去几辆。只不过这种发言没什么建设性意见。
: 我的建设性意见在我第一次回复你的时候就说清楚了:“不是做不到,而是做到的代价太高,或者说对普通民众来说性价比太低”,这里有一个大前提就是,当前市场上的新能源烧车比例其实是非常低的,当然这个结论你怕是又要怀疑“不专业”,所以还是不说了。
: ...................
--
FROM 111.203.202.*
不回贴也好,我在批评你一句。
就你第一句,几千万人都是弱鸡,有正确的成分。相对中国新能源车企,日本车企就是弱鸡;相对仰望,很多中国新能源车企也都是弱鸡。不是人多就有道理,你多次强调业内人士这么多年都知道需求,业内研发流程,几千万人等等。按照你说的,中国汽车就躺平得了。
如果你是业内人士,我可以肯定你不是仰望团队的。
【 在 pcwuyufan 的大作中提到: 】
: 是是是,全世界汽车产业,五千多万人,都是弱鸡,都不如你,大佬你赶紧开家车企,实现这俩需求,升任CEO,迎娶白富美走上人生癫疯吧。
: 你的需求在车企里是天天被讨论的,电池安全,碰撞安全,每个项目都有接近一百人在服务这两个需求。
: 你不知道有人提过这俩需求,只是因为你不是行业内的人,又或者是你孤陋寡闻而已。
: ...................
--
FROM 111.203.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