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传统外资车企为何不搞增程?
没啥技术含量。。。玩不明白变速箱的新势力才搞增程。
传统车企的优势是能玩明白变速箱,搞插混。
【 在 zhiliang 的大作中提到: 】
: 传统外资车企插混纯电不好搞,但增程应该好做吧
: 理想没啥积累的新势力都做的风生水起,
: 那些bba大厂为何不搞呢?
: ...................
--
修改:FLYBBS FROM 175.160.218.64
FROM 175.160.218.64
怎么可能,新势力在那里吹好用而已。
【 在 zhiliang 的大作中提到: 】
: 那更要搞了啊,
: 简单好用的东西为何不做?
--
FROM 175.160.218.64
连常识都不知道的就别到处插话。
【 在 ole 的大作中提到: 】
: 对技术一无所知,还在吹捧落后的要淘汰的变速箱
--
FROM 175.160.218.64
常见工况还做不好,就别做了。
传统车厂显然不止追求常见工况好用,还得极端工况也好用,才能口碑好。
【 在 zhiliang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去体验过,确实好用
: 理想L8L9的动力很轻盈,0百加速和平顺性比传统燃油车的v6发动机强多了
--
FROM 175.160.218.64
两码事。
增程只是插混的子集,插混是要应付比增程更极端的情况。
【 在 alanqq 的大作中提到: 】
: 调个个,如果一开始大家都搞增程,都用得很爽,现在有人去搞变速箱插混,会被人骂蠢吗
--
FROM 175.160.218.64
国内产品牌就byd技术含量最低,先消灭自燃与失速吧。
其他国产品牌都比他强多了。
【 在 shuimu0691 的大作中提到: 】
: 选个代表说。
: 专业人士拆解比亚迪的dmi,发现其结构和设计思路相当精巧。
: 能把结构简单和耐用低成本高性能结合起来。
: ...................
--
FROM 175.160.218.64
一般来说高技术公司主要精力在于保住技术优势,占领高利润市场,
而不是去竞争低技术低利润市场,而是放弃。
【 在 zhiliang 的大作中提到: 】
: 但增程简单啊,
: 发动机+电池,传统车企的发动机技术也领先,做起来容易啊
: 理想这种成立几年的车企都能搞好,bba不行吗
: ...................
--
FROM 175.160.218.64
基本没有能供应变速箱的供应商。
【 在 liangges 的大作中提到: 】
: 很简单,因为供应商没有供应增程的。高管和供应商早成了利益共同体,要变革很难。
: - 来自 水木说
--
修改:FLYBBS FROM 175.160.218.64
FROM 175.160.218.64
聆风与i3设计是成功的吧?主要是续航里程短,与市场需求不太相符。
这两个车型二手很保值。
【 在 gjq 的大作中提到: 】
: bbav都有插混,宝马在十多年前做过一个很失败的增程。通用十多年前也做过一个技术上相当成功的增程沃兰达
: 2011年前后,国际上第一轮新能源热,主力4个车型,model S,日产聆风(以及其雷诺兄弟)纯电,宝马i3(不是现在那个i3,2座,有纯电和增程版),雪佛兰沃兰达(增程),还有一个福特cmax以及类似的蒙迪欧插混算非主流。
: 早年聆风和i3设计是非常失败的。沃兰达相当不错,但是在国际上也卖得不好,最后停产了。cmax我有一辆,当时看中的是便宜,虽然福特设计这个车也是动机不纯,应付环保指标,但是补贴后跟同等配置混动差不多,也比较好用,最大两个问题一是电池小,充电麻烦(即使有私桩),二
: ...................
--
FROM 175.160.218.64
本来电车就不适合极端气候。
日产当初就是按廉价市内买菜车设计的。
再说电池配方改成蜥蜴电池,就好多。
聆风那个功率就不需要液冷,而且电池越大越不需要,被动风冷足够。
后面被其他车厂带偏了。。。
i3碳纤维的当然贵,当然本来就是实验车型。
【 在 gjq 的大作中提到: 】
: 聆风几乎每一代都有硬伤。
: 第一代电池没有主动冷却,完全靠车开起来的气流,在炎热地区电池几个月就挂了。
: 后面电池冷却也做得非常差
: ...................
--来自微水木3.5.10
--
修改:FLYBBS FROM 175.160.218.64
FROM 175.160.218.64